爱阅读、爱买体彩的东莞市民叶子杰今年多了一个休闲好去处——位于南城元美东路的一家体彩网点。
▲环境优雅的文体融合阅读空间“街巷图书馆”
阅读?体彩?是的。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系统坚持学用结合,以学党史深化悟思想,以悟思想促进办实事,切实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做到实处、做出实效,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力增强市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南城这家体彩网点——东莞图书馆联手市体彩管理中心打造的文体融合阅读空间“街巷图书馆”,堪称生动个案,让市民在购买体彩的同时也能惬意地享受阅读时光。
“平时喜欢去图书馆,也喜欢买体彩,这里刚好把两者结合起来了,非常便捷,而且看到喜欢的书还可以借回去。”叶子杰说。
便利!阅读文化服务渗透到城市各角落
经常从南城元美东路经过的市民会发现,今年上半年新开了一家体彩网点。从门外看,这家体彩网点并无新奇之处,统一的标识设计,但走进去却别有洞天。
▲现代简约的桌椅搭配浅色系的装修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与一般的体彩网点不同,这家网点店面宽敞、空间明亮,现代简约的桌椅搭配浅色系的装修设计,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水吧。与通往夹层的阶梯融为一体的书架上,摆放着各种类型的书籍,这些全都是东莞图书馆的藏书。
2021年初,为进一步推进“知识惠东莞,书香进万家”便民服务,切实为群众办实事,打造更多市民身边的“精神食堂”,把图书馆公共阅读服务渗透到城市各处,东莞图书馆与市体育彩票管理中心接洽,共同探索图书文化服务与公益体彩事业融合的新形式,最终选定位于南城元美东路的这家体彩网点作为试点,合作共建全市首个“街巷图书馆”。
在调研了这家网点的顾客阅读需求特点后,东莞图书馆精选体育、文学、养生、经济、历史、旅游等不同门类的图书进行配送,并配上扫码即读的电子书等数字资源推荐海报,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阅读需求。同时,东莞图书馆还会定期轮换图书。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现场读书不够过瘾,市民还可以通过“东莞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扫码借书,把书带回家看,并可在全市各分馆、图书服务点进行通借通还。
▲集阅读、体彩、水吧为一体的休闲空间,吸引不少粉丝
集阅读、体彩、水吧为一体的休闲空间,吸引不少粉丝,叶婉文就是其中一位。“很便利!”她说,自己不时会过去喝咖啡,之前去图书馆总感觉书太多了,“选择太多,眼花缭乱,范围缩小后,可以很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要看的书,非常方便。”
“街巷图书馆”可以说是东莞图书馆阅读文化服务不断拓展和延伸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东莞图书馆在建成市、镇、村三级服务网络的基础上,实现“一馆办证,多馆借书;一馆借书,多馆还书”的服务模式,不断深入下沉服务重心,多层面延伸服务触角,让阅读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渗透每一个角落,惠及每一位市民,打通服务市民阅读“最后一米”。
除渗透到街巷、建成文体融合阅读空间“街巷图书馆”外,东莞图书馆阅读文化服务的触角还渗透到厂区,建成外来务工者“知识加油站”;渗透到商圈,建成城市阅读驿站;渗透到机构,建成专题儿童绘本馆;渗透到公交设施,建成迷你地铁图书馆;渗透到住宅小区,建成邻里互助430书屋;渗透到家庭,建成家庭图书馆。书香东莞,书香满城,名副其实。
运动健身成为市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方式
位于麻涌镇中心的大步村,拥有丰富的体育场地设施配套。依托良好的硬件设施,大步村积极响应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民生实事项目,挂牌成立了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点,指导群众在大步文化体育公园、龙舟观景台以及各休闲公园开展太极拳、广场舞等全民健身活动。大步村太极拳队、广场舞队吸引众多中老年爱好者参与其中,氛围良好,曾多次组队参加省、市比赛并获奖。
在麻涌镇体育管理中心、麻涌镇太极协会的指导下,大步村太极队积极开展太极活动,每天坚持晨练和晚练,以大步文化体育公园为主阵地带领村民群众坚持锻炼,已有50多名村民群众加入太极队伍中,常态练习,风雨无阻,终年无休。
▲大步太极队演出照
作为“全民运动之城”,东莞全民运动健身之风之盛可见一斑。近年来,东莞围绕《东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目标任务,大力推进群众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体育组织,积极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活动,全民健身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成为市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
目前,全市共建成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33个、服务点600个,全市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体育类社会组织共259家。东莞在省内已率先建成“五大件”公共体育设施(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全民健身广场、全民健身中心),并已建成693个社区体育公园,占全省数量32%,位列全省第一。截至2020年12月底,东莞体育场地设施总数量为17687个,其中篮球场地5767个,数量最多,占室外场地总量的40%;乒乓球场2223个,占比为15%;羽毛球场和全民健身路径的占比分别为11%和10%,体育场地设施面积与数量显著增加,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22平方米。各镇(街道)全部建有3000平方米以上全民健身广场(体育公园),实现100%覆盖,“15分钟健身圈”逐步完善。
▲市民在石龙滨湾新天地足球场畅享足球乐趣
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凤岗镇高度重视全民健康,如体育设施方面启动了凤岗体育馆升级改造、碧湖体育公园、官井头社区体育公园、金凤凰休闲公园(足球场、篮球场)、油甘埔体育馆升级改造等项目,体育服务方面开展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缤纷暑假·活力凤岗”文化体育科技公益培训千人夏令营活动、“四球”(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公益培训进校园等工作。
凤岗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共有23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点分布在全镇12条村(社区),实现村(社区)全覆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市民群众获得感满满。
【记者手记】
品质文化赋能,让年轻人拥有“星辰大海”
日前,第一财经旗下的城市数据研究机构“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城市微报告,详细解读早前发布的2021年《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刷屏东莞人的朋友圈。热议背后,是“活力东莞”的“出圈”。
有人,尤其是年轻人,城市才有活力。该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东莞的年轻人群(18-35岁人群)规模约772.6万人,占比达58.23%,“年轻人指数”位居新一线城市第2、全国第5(仅次于深圳、广州、上海、成都)。
年轻人的大量涌入,给东莞带来了什么?活力、希望与未来。城市人活跃度高居新一线城市第3、未来可塑性位居新一线城市第9,这两项一级维度指标齐齐杀入新一线城市TOP10,凸显出东莞的本色标签——年轻、活力、可塑、潜力。
人口连年增加,新鲜血液不断注入,固然是东莞城市实力、吸引力的印证,但如何形成持续的更加强劲的吸引力,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迈入发展新阶段的东莞早已意识到这一点,提出必须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一个人人都有出彩机会、人人都能享受高品质生活、人人都有归属感认同感的城市,让千万人口在东莞这座城市安居乐业、与城市共生共荣。
这其中,人与城市文化共生共荣尤为关键。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涵养着居住在此的人们。有高品质文化,高质量文化供给,才谈得上高品质生活,才能让人们有归属感、认同感、幸福感。
近年来,东莞现代公共文化体系不断完善,图书馆总分馆、文化馆总分馆、“博物馆之城”建设等卓有成效,文化“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如今主要是文化“口味”的问题,尤其是满足年轻人群、高端人才的文化“口味”。
年轻人聚集的“活力东莞”,呼唤高品质文化生活,这既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责任担当。当前东莞正在全力打造的“品质文化之都”,及时给出了回应。
《东莞市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塑造与东莞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文化优势和文化形象,到2025年努力把东莞建设成为岭南特色鲜明、现代气息浓郁、人文内涵厚实、作用影响广泛的品质文化之都。
▲草坪音乐会现场
“草坪音乐会”“森林诗歌节”“时尚运动节”“流行音乐节”……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东莞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大型高品质文化活动,赢得社会各界好评,但这还远远不够,仍需继续朝着“高品质文化生活”聚焦发力,打响“品质文化之都”这一城市新IP,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让年轻人拥有“诗和远方”,拥有“星辰大海”,城市才有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