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STAR
钟新悦 莞城实验小学六年级(1)班
何依然 莞城实验小学三年级(1)班
当你还傻傻分不清垃圾如何分类时,莞城实验小学六年级(1)班的钟新悦和三年级(1)班的何依然两个小朋友已经掌握了要领。她们发明了一套智能垃圾分类系统,智能垃圾桶接上电源后,将一件垃圾上的二维码对准智能垃圾桶感应区轻轻一扫,就能精准识别垃圾的类别,对应分类的垃圾桶自动打开收纳垃圾。
她们的发明获得了2020年东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等奖,目前正在申请国家新型实用技术专利。对于自己的发明,钟新悦和何依然表示,希望智能垃圾分类系统能让人们不再为垃圾分类而苦恼,给生活增添简单和乐趣,引领绿色生活新风尚。
善于解决生活问题 曾发明智能浇花装置
虽然钟新悦和何依然年纪小小,但却有极强的垃圾分类意识和环保意识。在家里,两个人都是坚定的垃圾分类践行者和环保小卫士。
“家里的垃圾都会分类投放,我不仅带头,还负责监督。”钟新悦说,爸妈从她小时起就注重引导她爱护环境,过绿色生活,因此在她家里垃圾分类得到很好地执行,这也为她发明智能垃圾分类系统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实际上,钟新悦从小就是一个爱思考、爱动手的小发明家。“有一次全家出去游玩,因为时间比较长,回来后发现阳台的花都枯萎了。”伤心过后,钟新悦在思考下一次外出时,应该如何为阳台的花草浇水?
“要是能自动给花草浇水就好了!”钟新悦突然想到,为何不设计一个智能浇水系统呢?在多次失败过后,钟新悦利用空塑料瓶和绳子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浇水装置。简单而言,就是利用绳子把瓶子里面的水一点点渗透到花盆里。“虽然较为简单,但每次长时间旅行回来后发现,那些花草长势更喜人了。”钟新悦说。
垃圾分类问题激发两人发明灵感
现在,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看着不少人对各种垃圾依然“傻傻分不清”,两个小学生一直在思考如何帮助大家精准识别垃圾的分类。
“学校十分重视垃圾分类和环保教育,有一门关于垃圾分类主题的综合实践课程,我们有机会到外面的环保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钟新悦和何依然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丢弃很多垃圾,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针对垃圾分类问题,课堂上注重启发她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开动脑筋,提出设想,最后自己动手,用实践验证自己的设想。”钟新悦的老师张巧玲说。
在多个社区走访调研后,钟新悦和何依然发现,垃圾分类在普通家庭的普及情况并不乐观,主要原因就是大家分不清垃圾的类别。因此,发明一套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的想法在俩人心中就此萌发。
“有一天放学后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阵阵恶臭从远处飘来,走近一看,源头正是我每天都经过的一个垃圾桶。”钟新悦说,垃圾桶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垃圾,既影响城市容颜,又污染环境。这更坚定了钟新悦发明一套系统方便大家识别垃圾类别的决心。
智能分类系统实现垃圾“精准投放”
但是,发明过程并不像她们想的那样简单。为了制作这套智能垃圾分类系统,钟新悦和何依然两位同学常常请教学校不同学科的老师。“综合实践课老师、科学老师等等,只要我们觉得有帮助就会去请教。”钟新悦说。
“最难的是调控识别垃圾上二维码的感应板,因为知识局限,有时候感应板无法识别垃圾上的二维码。”钟新悦说,她们一边请教老师,一般查阅材料,花了半个月时间才调试好。
“这套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的‘智能’,主要体现在‘垃圾’上的二维码和垃圾桶上的感应器。”钟新悦说,智能垃圾系统运行时,利用二维码图像识别,对投放垃圾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识别、分析、信号转换、垃圾桶对应端口开合”的全过程,从而达到垃圾分类“精准投放”的目的。
由此可见,这套智能垃圾系统的前提条件是每一个垃圾都有一个二维码。在钟新悦和何依然的设想中,只要商品出厂时都印上垃圾分类信息的二维码,那么人们在投放垃圾的时候,只需要轻轻一扫,就实现了自动分类。
“不少专家也提出了很多的建议,比如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我们正在改进。”钟新悦说,希望智能垃圾分类系统能让人们不再为垃圾分类而苦恼,为生活增添简单和乐趣,引领绿色生活新风尚,携手共同缔造绿色家园。
同学
请回答
同学:除了发明,你们还有其他爱好吗?
钟新悦:我喜欢弹钢琴,每个周末都要去练琴。琴声悠扬,使我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我有着属于自己的快乐。
何依然:马术是我的校外欢乐源泉。你们一定想不到吧,我刚刚还获得了2021年广东省马术联赛第一站(东莞金伯乐)第二名。上马,就要驰骋四方。
同学:你们这么厉害,学习成绩怎么样呢?
钟新悦:按照老师的节奏,上课认真听讲,下课痛快地玩,成绩就不会差。当然,课外要多读书,书香总是散发迷人的气息。
何依然:爱好广泛,成绩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