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旗峰雅韵|容媛:名门出大家,金石探古今
i东莞 2021-10-31 23:17:05

 

出身东莞旨亭街容氏家族的容媛,与兄长容庚、容肇祖被誉为“一门三杰”

 

金石学是以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石刻资料为主的一门学科,为中国考古学前身。2021年是我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10月20日,由东莞市委宣传部指导,莞城街道办事处主办,莞城图书馆承办的“《东莞历代著作丛书》第五辑《容媛金石学文集》首发暨‘旨亭街: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展”在莞城图书馆开幕。

著名民俗学者、金石目录学家、我国女性考古学者早期代表容媛,与其胞兄容庚、容肇祖,均是从莞城旨亭街走出、在国内享有崇高学术地位的大家。容媛从小深受舅舅邓尔雅和兄长的治学研究影响,毕生致力于金石考古事业,亦是那个时代“时尚女性”的代表:她终身未嫁,却活得个性、自我,还拥有自己的事业,在所专注的领域做出了卓有建树的成果。回望那段久远历史,容媛走出深闺,走进社会,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出身名门

熏陶耳濡目染

容媛(1899-1996年),广东东莞莞城人。她生于书香之家,从小深受其舅父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邓尔雅,以及胞兄容庚、容肇祖的治学和研究影响。新中国成立前后,曾就任于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及北京大学历史系,将毕生精力贡献于金石考古事业上,编纂的一系列金石、考古学目录,为近代金石目录学的发展贡献良多。

《容媛金石学文集》由罗志欢、李炳球主编,历时9年完成,是研究近现代学术史、探讨金石学向考古学演变过程的一手资料,且对今天的文物著录、文物资料索引的编撰和出土资料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它首次系统地收录了容媛在金石、考古、书评、民俗、学术消息等方面的著作及文章,其中《金石书录目》《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1900-1949)》为考古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文献;《燕京大学图书馆所藏石刻草目》《秦汉石刻题跋辑录》为近代金石目录学的研究提供和保存了很多有价值的学术资料。至此,莞城图书馆已完整地结集东莞“容门三杰”的重要学术论著,嘉惠学林,为莞邑文化留下宝贵资源。

在文化底蕴深厚的东莞、书香氛围浓郁的家族多重影响下,容媛开启治学之路

城市的历史文脉犹如一张名片,是城市独特的专属印记。容媛的故乡在东莞,这里是明代理学名臣丘濬眼中的“岭南人才最盛之处”,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文脉延绵,人才辈出。尤其是千年莞城,文化街区多,名门望族多,书院学社私塾多,科举人才多。就北起葵衣街,南达振华路的麻石小街旨亭街而言,是萃聚东莞历史文化菁华之所在,东莞的一处文化地标,一处文化记忆。在短短500米的长度,汇聚了书香世家容氏、中医传家的邓氏、诗画俱佳的梁氏、传道授业的骆氏等等名门望族,走出了一大批大家,如“容门三杰”:古文字学大家容庚、明代思想史研究权威容肇祖、著名金石目录学家容媛;如著名的工艺美术教育家邓白、地理学家吴壮达等等。他们或生于斯,或长于斯,或奉献于斯,对文化、艺术、学术、医术等的不懈追求,共同谱写了旨亭街独一无二的人文气息与文化底蕴。

容媛出自旨亭街赫赫有名的容氏。容氏是晚清书宦世家,高祖容廷华,官至长乐训导;祖父容鹤龄,同治二年进士,执掌东莞石龙的龙溪书院、顺德凤山书院十余年,民望极高;父亲容作恭乃贡生,“志气明决,博闻强记”,“善治史学,为词洁,藏书万卷,讽诵不辍”;从叔容祖椿善画花鸟,是居廉弟子,画艺在岭南享有盛名。此外,其外祖父邓蓉镜也是进士出身,曾任广雅书院(今广州广雅中学前身)山长,富收藏,精通篆刻。其四舅邓尔雅更是广东近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容媛长兄容庚在《我的回忆》里曾写到,“在满满二百九十六年当中,科举中的人在我的县里是如晨星寥落的,我家能够挂上‘父子科甲’的匾额,且科甲的前后尚有些岁贡,附上拔贡的人们,‘世代书香’更足以夸耀闾里。”

此外,容媛的大哥容庚在金石界地位尤为显著,其代表作《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至今仍是古文字研究学者和青铜器研究学者必备的工具书。三哥容肇祖是民俗学和目录学的先驱,对明代思想史的研究至今仍为断代史的典范。即便是20岁就英年早逝的二哥容肇新,其篆刻在广东也有一定知名度。

民俗研究

开启治学之路

杨堃在《我国民俗学运动史略》中把“北大时期(1922-1925年)”定为“民俗学运动的起源”,“广州中大(1928-1930年)”定为“民俗学运动的全盛期”,“杭州的中国民俗学会(1930-1935年)”定为“民俗学运动的衰微时期”。容媛接触民俗学的时候正是其在广州求学期间,那时民俗学运动正如火如荼。

1927年春,容肇祖与顾颉刚任教于中山大学后,着手创办《民间文艺》。1928年3月,该刊改定为《民俗》周刊,同时宣布成立“中山大学民俗学会”。随后,该学会赴东莞参加城隍庙民俗调查,容媛也参加其中,绘有城隍庙诸神图并有阐释。容媛在《东莞城隍庙图说》中说,“家兄(容肇祖)命我做《东莞城隍庙图说》,我素来关于迷信的事都不过问,怎么知道其详呢?乃请示于从姊,并参考所知的记载,解说如下,仓促草就,错谬必多,望阅者诸君教正。”从行文可见,容媛原本不太关心民俗,而刚开始参与民俗调查,就被兄长容肇祖命题作文时,内心是颇为惶恐的。

在《钱树歌及尼姑问讯》一文中,容媛则描述了其对民俗研究态度的转变:“我从前未有研究民俗兴趣的时候,不见则已,如见乞丐拿钱树过门,不待他唱完,即给他钱挥之去,不然,则觉得非常的讨厌啊!现在受了顾颉刚先生和家兄元胎(容肇祖)的领导,无论什么事情,倘与民俗有关的,虽在繁忙之中,也要抽出些时间来写下。钱树歌虽然粗俗,也是民间的天然文艺。”

容媛对民俗研究和写作的动力源还来自《民俗》周刊。该刊1928年3月始刊,至1930年4月出到110期暂时停刊。先后由钟敬文、容肇祖、刘万章任编辑。1933年3月复刊后,由容肇祖编辑。因为该刊是定期刊物,却无专职工作人员,稿源奇缺。容肇祖刚接手时也没有充足的稿源,只好把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全发动起来写稿,容媛便是他最早的动员对象,也因此成为《民俗》周刊的重要撰稿人。因为有撰稿的压力,容媛不得不深入研究民俗,尤其是故乡东莞的民俗,以采集撰稿素材。因此积少成多,颇有成绩,发表了多篇民俗方面的文章,如《东莞城隍庙图说》《钱树歌及尼姑问讯》《东莞遗俗上所用的槟榔》《东莞槟榔歌》等,这些如今都成了研究东莞乃至中国民俗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这一时期的容媛在顾颉刚和容肇祖的影响下,慢慢对民俗研究感兴趣,也喜欢上了写作。她的学术道路是从研究民俗开始的,兄长和顾颉刚则是他走上学术道路的最初领路人。她也成了我国早期的民俗学者之一。

术业专攻

留存学术史料

1929年,顾颉刚受聘燕京大学。容媛随其北上,希望在北平求学或求职。此行,对容媛的人生有着关键性的意义。她不久后便被聘为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秘书和《燕京学报》“国内学术界消息”专栏的编辑。

容媛主撰和编辑该专栏,每期1-3万字,主要分为“学术机关消息”和“出版界消息”两部分。前者全面报道、介绍我国早期各种考古机构和团体的建立及活动情况,其中主要有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北平研究院历史研究会考古组、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国学门研究所、西北科学考察团等等在不同地区取得的工作成绩和收获,并加以简明扼要地评介。重要的报道有《周口店北京猿人头骨之发现》《殷墟发掘之重要记述》《新疆发现西汉论语残简》等等。此外,还有报道某些文物古迹惨遭破坏和被盗卖海外的消息,如《云冈石窟之厄运》《古物流出海外》等。这些评介性报道130多条,涉及面广,观点鲜明、一针见血,对我国刚刚开始的考古科学起到了宣传和推动作用,极大地鼓舞了国人的民族信心,并成为现在考古学史极其重要的资料。

通过数十年潜心钻研,容媛将金石学研究对象拓展为历史遗物、遗迹,与现代考古学有效接轨

 

后者则及时向学术界通报当时出版的各种文史、金石等方面的重要著作,以及部分悼念学术界知名学者的传记文章和他们的著作目录。其中,推介的出版物有郭沫若的《青铜时代》、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孙海波的《甲骨文编》、陈垣的《新刻元典章校补》、顾颉刚的《古史辨》等等名家学术名著。容媛的通报不是简单的介绍,而是在每篇介绍文章中,除了简要指明图书大概内容外,往往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尽管文章长短不一,但都有丰富的信息量和学术深度性,比如有包括对学术历史背景的解读,以及作品特色、学术考证和比较论证等等,是很专业的、具有学术性和评论性的学术出版推介。

简短的如,对国立北京大学研究院文史部编的《封泥存真》,先简明书写封泥的历史和研究情况,并揭示研究中的优劣情况或问题,再解读本书的内容和特点、学术意义等。仅仅200多字,言简意赅,一语中的。长的书评则如,评容庚的《商周彝器通考》,全文6300多字,有回顾金石研究历史及其局限,有图书章节摘要介绍,还有学术价值评论等,剪裁得当,读者读后对商周彝器有着全面的了解。而这类的书刊评介共有250多条,既交流了学术信息,活跃了学术氛围,也反映了容媛的学术功力。

20世纪上半叶是我国各个学术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时期,考古、历史、古文字等多个领域的研究都处于奠基阶段,大家频出,成果斐然。而容媛负责的“国内学术界消息”专栏是一个重要的学术宣传窗口和交流平台,对那个时期的学术交流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个平台,琳琅满目,涉及方方面面。容媛的工作富有特色和专业性,生动、深入、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历史、考古、文学等人文科学的各个方面,为后人提供和保存了很有价值的学术史料。

金石书目

研究成果显著

1943-1946年,容媛随燕京大学南迁四川,历任燕京大学国文系兼历史系助教及图书编目员,重庆中央文史杂志社总干事等职位。1946年-1952年,先后任哈佛燕京学社及《燕京学报》社秘书。从1929年至1952年期间,容媛长期担任杂志社秘书、采编,大学助教以及图书编目员等工作。其间,她利用工作便利及其业余时间,从事目录学方面的研究。她一生的目录学著作主要有《金石书录目》《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1900-1949)》等,其中《金石书录目》先后出过两个版本,即《金石书录目》及其《金石书录目补编》。因“分类严谨,搜罗完备,末附索引,尤便检查,金石书目录,当以此为最详瞻矣”,在学术界备受赞誉。著名古文字学家唐兰也表示:“书目之学,号称难治,容媛先生此编搜采甚勤,剪裁亦颇得当,为金石书目中不可多得之佳作。”实际上,该著作还是一部早起的中国考古学书目,它几乎囊括了学术考古以外的所有领域,在今天的考古学研究中仍为重要的参考书目。

当代学者卜宪群在《容媛金石学文集》序中表示,与以往的金石目录学著作相比,《金石书录目》具有明显的从传统金石学向现代考古学过渡的色彩。它打破了以青铜器和石刻资料为主的著录框架,涵盖了出土文物的多个门类,包括总类、金类、钱币、玺印、石类、玉类、甲骨、陶类、竹木类、地志类、发掘调查类等。地志类收录了《城子崖》《西阴村史前的遗址》《甘肃考古记》等考古报告,发掘调查类亦收录一系列发掘报告和考古期刊,这样就将金石学研究对象拓展为所有的遗物和遗迹,与现代考古学接轨。

此外,容媛还从事过某些深入的金石学专题研究,尤其是1952年任北京大学讲师,在历史系考古资料室工作之后(1958年退休后继续在家做研究工作),她有更充裕的时间投在金石研究上。她这方面的代表作可推《汉故谷城荡阴令张迁表颂集释》和《汉郎中郑固碑集释》。这两篇集释将诸家异说一一集出,或在字里行间夹叙己说,或在最后发表自己的研究意见,旁征博引、资料齐全,是研究该二碑的资料汇编,也是深刻的研究论著,为他人及后人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容媛将毕生精力倾注于学术研究,其治学佳话在当下值得深究

 

纵观容媛的学术人生,家学渊源和故土地缘给其提供了较好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基础。后在顾颉刚和容肇祖的引领下开始研究民俗,从而走上学术道路。北上后,则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报道学术消息和评介学术书刊,给近代中国学术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同时开阔了视野,也选择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作为一个时代的新女性,容媛尽管终身未嫁,将终身献给学术研究,但因为职业原因,她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秘书、采编、教学工作上,无法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身到某一个专业的领域中,只能工作之余去弥补。尽管如此,其学术人生,亦能在博杂的基础上有所精深,在国内金石目录研究领域具有一席之地,更加难能可贵。

参考资料:《容庚家族》《容媛略传》《容媛金石学文集》《我国民俗学运动史略》等

 

专题监制:张树坚

题顾问:李炳球

专题策划:雷石鹏 张洪波 虞清萍

专题统筹:刘爱琳 龙小晖

本期撰文:沈汉炎

本期图片:沈汉炎 李梦颖

专题出品:都市新闻部

 

 

文字:沈汉炎 图片:沈汉炎、李梦颖 编辑:王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