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情感、梦想”——“同一座城、同一个家”有奖征文分享“奋斗故事”
2021-10-29 16:26:44

由东莞日报社、东莞市文联、东莞市作家协会联合主办,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承办的“同一座城、同一个家”有奖征文活动持续火爆,每一天,都有书写自己跟东莞共成长的稿件源源不断地投来。截至目前,有奖征文投稿邮箱已经接收了近200篇东莞题材的征文稿件。

记者在这些来稿中,选取了庞锋、应传锋、蒋腊梅三个作者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庞锋通过“三代人一座城的记忆”,表达了自己对东莞深厚的情感,应传锋在东莞边打工边自学写作,东莞圆了他的文学梦。而初中未毕业的蒋腊梅,则大胆与文学叫板,实现了自己的不可能。通过这些鲜活的奋斗故事,大家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在东莞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东莞是我家”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东莞圆了我的“文学梦”

作者:应传锋

在莞时长:27年

1994年,我来东莞打工的第一站,是在横沥镇的工厂里当保安。下班后就看书,不停地自学写作,写完了就试着往报纸、杂志上投稿。在学校只上5年学的我,成为别人眼中的“不务正业的另类”,2001年1月26日,《东莞日报》文艺副刊发表了我的第一篇习作《留莞过年》,虽说是一篇小豆腐块,我也深感欣慰。

从那以后,我更用心写稿投稿,南方的一些文学报刊也陆续发表我的作品。在平淡的生活中,我时常收到报社、杂志社寄来的样报样刊和稿费单,每次取稿费的时候,也是给给老婆孩子改善生活的时候。在那些流浪的打工岁月,是文学支撑着我慢慢前行,帮我度过最艰难困苦的日子,给我带来精神的充实和生活的希望。

刚开始知道我写作后,我就成了别人眼中的另类,也有人嘲笑说,小学文化写东西不务正业。但我并不当回事,反而更加坚定了文学信念。我在东莞打工的这27年,也是东莞文学繁荣发展的时代,涌现出一大批知名打工作家。受此鼓舞,从2001年至今,我已在省、市级报纸、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1000多篇,有30多篇文学作品获奖,出版了个人散文集《淡淡的芬芳》《看得见的远方》,现为东莞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这27年来,在东莞很好的人文环境里,我边打工边自学写作。感谢东莞,是东莞圆了我的文学梦。

 

初中未毕业的我与文学叫板

作者:蒋腊梅

在莞时长:24年

“少莫入广”的诫言犹言在耳,我却在长安度过了二十几个春秋。香港回归的那年春天,我跟老公来到东莞长安,期间,我在锦厦一家制衣厂待过,后来又经人介绍去了售楼处当清洁工。当时甚感清闲,工作之余,便去办公室翻翻报纸。老实说,我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只能算是消磨时间的一种方式。久而久之,耳濡目染受了些熏陶。大概就是从那时候起,我爱上了文学。一看到好看的书我就买;看到优美的词语我就抄;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了就投,我成了狂热的投稿者。终因才疏学浅,又苦于无人指导,未见片言只语上刊见报。

2006年的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了东莞万裕上班,当看到《万裕月刊》时,不觉已怦然心动。我决定投稿。题目拟好了,文字写好了,特意请人用电脑为我打印。“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我写的《烫发情结》与大家见面了。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渴望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如愿以偿的那晚,我失眠了。

后来恰逢《长安》报建报十五年征文。于是,我又大胆地做了一次新的尝试,结果荣获了那次征文的优秀奖。颁奖那天,22名获奖者欢聚一堂,一起见证了《长安》报十五年的成长历程。《长安》报的负责人亲自为我颁发了荣誉证书。他说,我初中未毕业,敢与文学叫板,并能在这次征文中脱颖而出,实在了不起,希望我继续努力。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

三代人一座城的记忆

作者:庞锋

在莞时长:25年

住在东莞这座城里已经25年了,我不敢说这个城就是我的,或者我给了这个城什么,但从工作、结婚、生子,又有了孙女孙子,从青年迈入不惑,我们家三代人,有两代人就出生在这里,几十年的亲身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这座城的“海纳百川”和“厚德务实”。

我一直庆幸自己没有离开这座城,没有把时间和精力白白耗费在这一片土地上。在我年轻的时候、年壮的时候,曾有许多诱惑让我险些远走他乡,但我留住了自己。我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是没让自己从这片天空下消失。我还住在老地方。

我常常想,城市是什么?是一堆移动的水泥和拥挤的人群。当我领着孙女走在厚街万达广场,在人群中穿梭,恍惚间感觉是自己当年领着儿子走在同样的街上,景观却今非昔比,城市中心呼啸而至。快三十年了,厚街最初的“拼贴记忆”已经成为“三代人一座城的记忆”,这里的生活碎片,即使是微小的一个切片,对我和东莞这座城来说也意味着生命的犒赏。  

住多久才算是家?一个人一座城,三代人一座城,二十五年了,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就会感到时间在你身上慢了下来,而在其他事物身上却飞快地流逝着。这说明,你已经跟一个地方的时光混熟了。水土、阳光和空气都熟悉了你,你自己人生的一大段岁月,也都交给了这座城,成为记载这座城市历史的活载体,随便触到哪儿,都有一段活生生的故事。

“同一座城、同一个家”有奖征文征稿启事

本次征文投稿对象为在莞工作或生活的市民,每个作者只限一篇作品投稿;来稿要求围绕家园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以“同一座城、同一个家”为主题,或以小见大,或直抒胸臆,生动讲述“东莞是我家”的动人故事,体现时代精神和先进典范,也可讲述自己或亲友在东莞的成长进步、家庭和谐幸福及面貌巨变。

来稿须为原创作品,体裁含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投稿作品3000字以内,单首诗歌不超过50行、组诗限100行内。征稿日期从即日起至今年11月30日。

征稿只收电子版稿件,投稿者请用word文档形式,将作品投送到收稿邮箱dgrbzwbs@126.com。投稿时须注意标明“同一座城、同一个家文学征文”,文末附上个人真实姓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信息。请勿一稿多投。活动一等奖奖金5000元,优秀作品将在东莞日报、i东莞App刊发(不另计稿酬)。

文字:廖杏子

苏连娇  制图

文字:廖杏子 图片:程永强 郑志波 制图:苏连娇 编辑:郭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