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刘宗盛
年龄:11岁
学校:长安镇第二小学
长安镇第二小学刘宗盛同学,他热爱学习、成绩优秀,连续五年获得学校“年级学习标兵”“最美少年”“优秀队干”“优秀班干部”等称号,并获得荣誉证书。
他爱好广泛,阅读、写作、画画、游泳、编程随手就能来,更是现任校队“机器人与编程”队队长及校广播员,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获得多次奖项及荣誉证书。
同学们信任的好班长,坚持读报分享美文
在班里,刘宗盛是老师信赖的好助手,同学信任的好班长。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当班干部的他,至今已有多年的班级服务“工作经验”。“富有责任感,成绩比较优秀,在班里有威信,同学们都很信任他。”这是老师给刘宗盛的评价。
在刘宗盛看来,既然身为班长,任何时候都严格要求自己,要成为同学们的榜样。“要帮助班上的同学和睦相处,才能让班级往更好的方向发展。”遇到同学在班上发生矛盾,刘宗盛每次会耐心沟通,想办法让他们和解。用心对待同学的他也赢得了一份份友谊。
除了担任班长,刘宗盛还是学校广播站的广播员。每周二上午,都能在校园里听到他的声音。“给同学们读报,跟大家分享优秀的文章、优美的句子、段落,我觉得很有意义。”虽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播音主持训练,但他之前在学校里当过主持人,对播音产生了兴趣,四年级有机会参加校园广播站广播员,他便去尝试,也就这么坚持了两年。
从小做家务的“暖男”,小朋友外交和谐邻里
在家里,刘宗盛更是爸妈的好帮手。打扫卫生、煮饭、炒菜对他来说,实在是小意思。“我觉得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父母、家人分担一些家务活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刘宗盛坦言,看到父母忙碌不停,如果自己还在一旁吃喝玩乐,会感到很内疚。
上小学开始,他便学做家务活。“其实不难,一学就会了,只要用心。”就连炒菜,他也是能露几手的。拿手好菜就是煎鸡蛋,这也是他学的第一道菜。
最近,他还在请教妈妈教他做些新菜色。
刘宗盛是个小暖男。放学后,他会帮忙照顾四岁的弟弟,等到父母下班回家,两兄弟也会帮父母按摩,“弟弟帮妈妈捶背,我去帮爸爸捶背,这样他们第二天上班就不会那么累了。”在跟刘宗盛聊天中,你总能感受到一份超越他年龄的成熟与贴心,让人如沐春风。
邻里间的关系,他也能处理得很好。“有空可以聊聊天,或者出去跑步、散步、骑车。”刘宗盛跟邻居家的孩子们相处得很好,在他的影响下,邻里间经常组织家庭活动,相处如亲人般。
爱好广泛的“小全才”,坚持到底超越自己
刘宗盛还有个特点,那就是爱好广泛。
“一个人没有爱好,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在他看来,一个人只要有梦想,总是会有爱好的。他最喜欢的就是电脑编程了。
从三年级起,他开始接触编程,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加入校队参加训练,面对各种难关,他咬牙克服。“编程里,有很多参数,全部要记下来。我妈妈陪着我记,给我很多鼓励和支持。”为了能脱颖而出,每天下午第三节课,他都要坚持去校队训练,每天调整参数设置,反复测试,发挥机器最高性能。“时间要精确到0.01秒,甚至有可能是0.001秒,这种精确的数值需要一点一点用耐心去调试,去测试,精准把控细节。”刘宗盛只是个孩子,他想过放弃,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
实力超群的他,代表学校去参加的比赛已是数不胜数了。
平日里,只要有空,他就会进行课外阅读。这是他从小坚持的习惯。各类文学作品都有涉猎,鲁迅的小说、杂文,曹文轩的文章、沈石溪的动物小说,都是刘宗盛的心头好,“读名家名著,对语文学习非常有帮助,这是我的一点小经验。”课外阅读丰富了,增长了见识,也能帮助我们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阅读之外,刘宗盛也经常练习写文章,有几篇文章,还被报刊媒体发表了,这也给了刘宗盛更多的鼓励。
他还有个绘画小天赋。从幼儿园开始学童画的他,学过漫画、素描。自己也喜欢创作一些小漫画,利用课余时间还创作了一系列的火柴人漫画和成人小漫画,“剧情我自己想的,刚开始也没想到能画出个系列,就在班级里流通给同学们看。”刘宗盛最近创作的狗头卡片,在班里也是很火的呢。
这就是刘宗盛,选择当个不一样的自己。
【同学请回答】
问:一直有着学霸称号的你,学习有什么秘籍吗?
刘宗盛:学霸是大家送给我的,其实在我眼里,我并不是个学霸。我认为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世界那么大,一山还有一山高,盯着每次考试的分数没有意义,更关键的是要养成自律的习惯,学会把控时间。
之前有同学一直追问我,成绩如何保持前列。其实,真的没有。靠自己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学好每个知识点就是我所有的秘籍。
问:你有那么多爱好和特长,又要平衡课业学习,你是怎么做到的呢?如何把时间掰成几块?
刘宗盛:这其实是时间管理问题。我们是学生,学习肯定是摆在首位的。每天上学时间有七个小时,在一天内占了三分之一了。课外活动的话,有时间肯定要去参加,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见缝插针利用好零碎时间,比如说,放学回家写完作业了,就去练习自己的爱好。
人不能只懂埋头苦学文化知识,也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让我们的人生更丰富多彩。我想,只要你想,时间挤挤总是有的。
记者 李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