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座城、同一个家”有奖征文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本次征文活动由东莞日报社、东莞市文联、东莞市作家协会联合主办,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承办,活动自启动以来得到不少本地作者的关注,大家纷纷称赞征文主题接地气,容易产生共情。另外,活动还吸引了众多来自工厂一线的基层写作者投稿,纷纷书写在莞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分享自己和东莞的动人故事。

“同一座城,同一个家”征文主题引发共情
“‘同一座城,同一个家’的主题很接地气!”“看到这个征文主题,就想为工作生活的东莞写点什么。”本次有奖征文的投稿对象为在莞工作或生活的市民,征文主题为“同一座城,同一个家”,自征文活动开展以来,就得到不少本地作者的关注,踊跃投稿。
目前活动主办方已收到近160篇东莞题材的征文稿件,每天都有书写作者和东莞故事的投稿不间断地投来。这些稿件的作者,有像刘帆、叶瑞芬、熊锋、徐颂翔、古汉新等大家熟悉的本地作家群体,还有公务员、老师、医护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个体工商户以及全职妈妈等来自各行各业的群体。

征文作者们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分享自己在这座城市的幸福感、获得感,生动讲述自己的个人经历和奋斗故事,刻画“东莞是我家”的动人故事。
其中,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医护黄丹荔通过自己的抗疫工作经历,表达了自己守护东莞安宁的决心。来莞工作生活20多年的塘厦作者林少雄,在东莞不仅买房成家,还成了另一个“家”——作家。
“我很庆幸,当年选择了东莞,选择了在南城定居。”在南城工作的陈志高,通过作品《南城的那片芭蕉林》,书写了南城翻天覆地的城市变化,以及个人命运的变迁。作者祁玉仪则从本地女孩的角度,在作品《嫁了个外地男人》中,用轻快幽默的笔调,描写了自己和家人幸福的日常婚姻生活。

有奖征文吸引大量基层写作者参与
一直以来,东莞文学氛围浓厚,被誉为“文学创作的富矿”,有太多值得书写的题材。在东莞,曾走出了郑小琼、王十月等著名“打工作家”。主办方举办本次有奖征文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挖掘一些文学新人。而从目前收到的投稿来看,征文比赛的一大收获,是吸引了众多来自工厂一线的基层写作者们投稿,这些作品大多来源于生活,充满真情实感。
谭少华是石碣嘉信手袋厂的一名员工,来莞工作已将近十年,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他非常热衷于参加东莞的各类文艺活动,在城区举行的很多演出活动都曾有他的影子,从最初的办公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到有越多越多的机会去参加各种文艺活动,而这段经历也对他的家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他看来,每一座城市都属于自己的精神内核和城市元素,这些元素或许会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但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有人去发现和挖掘。“这次征文活动的主题非常贴近生活,也非常值得参与。”谭少华说,看到征稿后,他涌起了难以克制的写作冲动,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作品。
来自塘厦镇138工业区康舒电子厂的作者廖明华,是一位已在莞工作生活24年的“老莞人”,此次他的投稿作品《“糖果”路口》,通过聚焦“糖果”路口的人和事反映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廖明华指出,“本次征文主题特别容易引发共情,能从各个方面、各个年代,体现本地人与外地人不断融合为一个家一个城的方式和过程。”
东莞市创华实业有限公司的员工周其,在作品《阿中笑了》中,分享了同事阿中在莞的奋斗经历,“阿中从湖南一个穷乡僻壤小山村走出来,南下东莞,在东莞这个城市筑梦、逐梦,通过自身飞奋斗圆了梦。”
“同一座城、同一个家”有奖征文征稿启事
本次征文投稿对象为在莞工作或生活的市民,每个作者只限一篇作品投稿;来稿要求围绕家园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以“同一座城、同一个家”为主题,或以小见大,或直抒胸臆,生动讲述“东莞是我家”的动人故事,体现时代精神和先进典范,也可讲述自己或亲友在东莞的成长进步、家庭和谐幸福及面貌巨变。
来稿须为原创作品,体裁含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投稿作品3000字以内,单首诗歌不超过50行、组诗限100行内。征稿日期从即日起至今年11月30日。征稿只收电子版稿件,投稿者请用word文档形式,将作品投送到收稿邮箱dgrbzwbs@126.com。投稿时须注意标明“同一座城、同一个家文学征文”,文末附上个人真实姓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信息。请勿一稿多投。活动一等奖奖金5000元,优秀作品将在东莞日报、i东莞App刊发(不另计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