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推荐|《流浪狗之歌》:一曲流浪与救赎的命运交响
i东莞 2021-10-21 12:06:19

从东莞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时,我就被吸引了。长方形的白色封面上除了一只站在苍茫天地间回眸、表情落寞的狗之外,别无他物。大量的留白和潦草的几笔勾画,却给人一种“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触动。

《流浪狗之歌》全书无一个字,也没有多余的一点色彩,甚至连所有画面都是速写式的铅笔线条勾画,白茫茫的画面中,流浪狗与它的世界,如同雪地上的黑,被强烈的凸显出来。加之因为线条的力度、速度绝佳,使得画面充满动感,给人跃然纸上的逼真的观感。

这本书虽然没有文字,但并不妨碍读者读懂书中的故事。因为画家在绘制故事时,充分考虑了故事连续性的表达,图与图之间有着严密的衔接和连续,承上启下做得非常到位。同时更因为没有文字,因为留白,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让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去脑补故事的细节,脑补人物的语言,脑补人物行为的原因和心理活动等等,从而让这本书更富魅力,更具阅读快感。

比如,小狗为什么会被残忍地抛出车窗,原主人既然选择抛弃又为何要回头观看又没有回心转意,已经追逐原主人离去汽车直至消失的小狗,在疲惫失望之后看到有车驶来时为什么又会兴冲冲冲过去,又怎么会在马路中间片刻迟疑之后直接横穿马路,引发连环大车祸后的一两串肢体动作和表情又代表着什么,无处可归后流浪荒野、海滩、街道过程中,看夕阳西下有远人却为何踟蹰、仰天悲啸,等等。

但这些并不妨碍读者读懂一只狗被抛弃后的流浪故事,只是不同读者对故事细节的脑补内容和方向不同而已。当然,故事并没有一直悲伤到底。小狗在城市街道被人呵斥、驱赶之后,心有余悸的它却看见了一个小孩,小孩也远远看着它。最后两个同病相怜的命运,在确认过彼此眼神之后,慢慢地靠近,直到小狗摇着尾巴扑在小孩身上,就像以前迎接它的主人一样,原本同样落寞的流浪儿,也在这一刻露出惊喜的动作。可以说,因为画面的动态感带来的视觉冲击和留白带给的想象空间,一只流浪狗的悲伤故事,从一开始就将人们的同情心深深唤醒。同样,作者也用一个稍微温暖的结局,抚慰读者过分悲伤的心,让读者看到救赎的希望,让我们的眼泪最终流入浅浅的笑窝。

可以说,这本无字、无色的速写图画书,带给了我极大的心理震撼,即便是我那3岁多的儿子,也深深被吸引,默默看完,不像看其他绘本那样嘻嘻哈哈。我想,这不仅得益于故事,以及画家对画面之间的细致衔接处理,最根本的所在,是画家对狗狗动静姿态、地面起伏、天际变幻、人车形态等的谙熟,尤其是能通过对狗狗肢体和表情的快速刻画,让每一个细节都充满情绪,将诸如狼狈、不甘、疲倦、恐惧、疑惑、焦虑、茫然、哀恸、安慰、欣喜等,从内而外表现出来,同时通过这些,将读者的心迅速地带入情景之中。

因此,本书的六十几幅画,每一幅画都能特别抓人眼球,慑人心魄。每一幅画如同一帧电影画面,串联起来,一个感伤而温暖的故事,一个流浪的心路历程,便直接、具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故事内外,共同完成一场身心的救赎。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作者,比利时画家嘉贝丽·文生,从艺术学院毕业后,一直默默无闻,生活颇为不如意,直到54岁才出版《流浪狗之歌》。谁知,人到暮年的她,却因此一炮走红,成为著名的图画书大师。该书曾获得《纽约时报》年度最佳童书奖、美国《父母选书》杂志年度绘本金奖、美国《号角》杂志年度童书银奖、日本图书馆协会好书奖、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议会好书奖、日本产经儿童出版社文化赏美术奖等多个大奖,《流浪狗之歌》也因此成为世界图画书中的经典作品。

或许,我们可以从此加以联想和猜测,《流浪狗之歌》是作者一本带有自传况味的作品,书中流浪狗和流浪儿最终得到救赎;书外,作者也将因为本书而得到身心的救赎。

文字:沈汉炎 图片:沈汉炎 编辑:陈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