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东莞市石龙第二中学举行品牌开放日暨建校四十九周年校庆活动。当天上午,学校开放了19门国家课程品质课堂、33门校本特色课程,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向社会各界展示学校的办学历程和品牌建设成果。此外,石龙二中还举办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包括科技讲座、科技文化艺术节才艺展示、体育运动会、校友联谊会、综合文艺晚会等活动。
创建于1972年的东莞市石龙第二中学是东莞第三批品牌学校培育对象之一。在多年办学积淀中,石龙二中凝练出了“境界教育”品牌,并以“境界”校园文化为载体,致力于培养时代新人。
▲翻转课堂展示
大力打造品质课堂,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石龙第二中学是东莞市第三批品牌学校培育对象、东莞市慕课试点学校、东莞市教育信息化2.0试点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校。
学校以“实施境界教育,培养时代新人”为办学宗旨,着力打造“境界”校园文化,以“尚敬成德、尚进成志、尚竞成优、尚镜成范、尚精成品、尚劲成健、尚净成美、尚静成慧、尚径成和”为核心内容,构建文化生态,致力培养志向高远、德行高尚、智慧高妙、审美高雅、身心高强的时代新人。
品牌开放日当天上午,学校开放了19门国家课程品质课堂、33门校本特色课程,向到访嘉宾展示学校办学成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我最喜欢的苏轼的一句词,描写了远在他乡的苏轼对于亲人的思念。”在翻转课堂《记承天寺夜游》中,一位同学向大家介绍道。此次授课人是杨国珍老师,她是东莞市第四批语文教学能手,也是汉字听写大赛、中华诗词大会以及现场作文和现场阅读比赛的优秀指导老师,这次的课程,是杨老师主持的课题《初中学校开展国学经典和家校共育的实践和研究》和参与的课题《翻转课堂理念下文言文溯源导读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项目。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的师生互动。通过“三读苏轼”,完成语文“鉴赏能力”的培养,继而转入“读写结合”的多重能力训练。
不仅仅是语文课,数学、物理、地理、英语等学科都有翻转课堂的展示。翻转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了学校课程建设的特色之一,取得了显著成果。该校教务处主任林亚安介绍,学校于2016年9月开始,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教学理念,利用翻转教学平台,通过平板电脑推送课前、课中和课后任务,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学校已有三届共8个翻转课堂班学生毕业,现有10个教学班在进行翻转课堂教改实验。
开放日当天,学校还集中展示了33门校本课程,分别有学科拓展、身心健康、科创素养、人文素养、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6大类课程,如《快乐篮球》《茶道五千年》《硬笔书法学习班》《小毛线大世界》等,有效丰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内容,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时代特色。
▲校本课程展示
品牌学校建设助力学校快速发展
品牌学校培育项目是东莞教育扩容提质、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正如石龙第二中学校长周秋平所说:“获评市第三批品牌学校培育对象,学校驶入了发展快车道”。他介绍道,自品牌学校建设启动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境界教育”学校文化传承与品牌发展为核心,立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首先是成立品牌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培育工作架构,切实加强对学校品牌培育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建设活动落到实处。
在硬件建设上,境界空间按照约定目标正在有序规划建设中,目前已完成包括“一训三风”在内的整套“境界教育”校园文化理念体系的境界厅、理念墙、教师风采、校友楷模长廊、名人名言长廊、校史室、党(团)建室、境界班牌、孔子像、敬师亭、广播室等项目;建设智慧教室(翻转课堂、录播室、课程资源等);建设境界教育的特色功能室(国学室、心理健康室、环境教育室、禁毒教育室、校园法苑等),夯实“境界教育”品牌建设的硬件基础。
同时,通过“青蓝工程”“课题立项”和“三名工程”等建设,致力于打造一支境界教师队伍。学校在编在岗教师127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副高级教师25人,省级名师4人,市级名师34人,镇级名师23人。在学生培养上,学校开展的多样化德育活动,助力学生多元发展;搭建学生社团平台,促进学生特长发展;强化家校合作交流,构筑学生成长共同体。争当“境界学子”成为每一个同学发自内心的奋斗目标。打造出了具有二中特色的“两心三段四环节”翻转课堂模式,融合创新已成课堂改革的内驱力;校本课程彰显课程特色,学生学习更主动。校本课程从学生的真实需求出发而设计,让学生在阅读、艺术中吸收能量,在实践创新、体育锻炼中培养“恒心与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探索创新”等素养。学境特色课程以“培养学有佳境的二中学子”为目标,通过志向课程、德行课程、智慧课程、审美课程、身心课程使学生在“立德、立业、立身”方面渐入佳境,为今后成为高境界人才奠定基础。
自学校创建品牌学校以来,校园教育教学设施按照“境界教育”建设规划稳步推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升,至7月,基本实现计划培养目标;社团建设已成体系,校本课程建设已具一定规模,全校学生全员参与,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又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了一批特长学生。学校还定期安排有大型的全校性学生活动。
此外,学校科研课题立项、成果和论文发表获奖的级别和数量已达预期目标。仅2021年就有3项市级课题立项,1项省级教育创新成果,1项省级结题,1项市级结题,新添2名市级教学能手。同时,学校积极开展支教帮扶工作,扩大“境界教育”品牌示范辐射与引领作用。
校长访谈
▲东莞市石龙第二中学校长周秋平
1.东莞日报:您如何理解“境界教育”?学校为何以“境界教育”为办学品牌?其内涵又是什么?
周秋平:“境界”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范畴,用以指美的自然景致或个人道德学问修养所达到的高层次精神状态。“境界教育”的提出缘于学校对“好教育”的尊崇;对“好学校”的追求;对“好教师”的期待;对“好学生”的希冀。
“境界教育”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构建校园文化生态,着力提升师生的人格境界,全力培养具有志向高远、德行高尚、智慧高妙、审美高雅、身心高强的时代新人的教育。
2.“双减”政策下,学校有哪些举措?如何保障“减量提质”,培育时代新人?
周秋平:学校举措有:作业减量,考试次数减量,调整作息时间,优化课程结构。为此,学校加强教务处的统筹管理,将实施加强作业的负担监管,严禁教师使用手机布置作业,分类明确作业总量,开展作业设计竞赛的教研活动,落实监管责任等措施。
减量提质中的“质”,应不单指分数,而是指包括分数在内的综合素质。只有把学生在学校的过重的学业负担减下来,才有时间进行其他方面培养,发展兴趣爱好。我校是通过实施“境界教育”来保障减量提质,培育时代新人的。第一,继续开展多元主题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爱国情操,尚敬成德。第二,在品质课堂、学境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实践,打造精品课程,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愉快。第三,在课堂、图书馆、实验室等处培养学生安静习惯,使之静心学习、静心阅读、静心思考,养成文静、彬彬有礼的特质。因为静心学习、静心阅读、静心思考才会产生智慧。第四,尚净成美,崇尚干净整洁,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例如实施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等等。第五,尚劲成健。精神饱满,干劲十足是青年人的朝气,号召学生爱好运动,勤于锻炼,养成良好习惯,成为身心强健之人。学校将实施“五育并举”的方针,达到培养志向高远、德行高尚、智慧高妙、审美高雅、身心高强的时代新人目标,使每一位石龙二中的毕业生都打上“境界教育”的烙印,成为具有君子风度、淑女形象的高境界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