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小明(化名)经常一走路就脚痛难忍,要卧床休息很久才能恢复,近期症状更加明显,家人带他来到东莞莞城医院就诊,经检查后诊断为双侧扁平足多年,虽寻医问诊多年,都没有很好解决问题,结合小明的双足情况,接诊的刘辉亮团队对其行距下关节制动术,术后第二天小明就回家休息了,目前已康复,双足也恢复了正常的足弓外形。他开心地说:“再也不怕走路了!”
▲小明家属在复诊时为该院外二科全体医护人员送来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因“鸭板脚”走路站立都脚疼难忍
近日,东莞莞城医院外二科接诊了一位扁平足患者小明。他只有13岁,但双侧扁平足多年,也就是坊间常说的“鸭板脚”,站立或走路时间过长就会出现双足疼痛,需要休息很久才能缓解。虽已多次看诊和治疗均未得到较好解决。
该院外二科主任刘辉亮接诊了小明,发现其站立时双足足弓已基本消失,不负重情况下足弓也不能完全恢复,考虑小明目前症状明显,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及多次会诊讨论后,结合双足情况,刘辉亮团队建议其行距下关节制动术。
切口1厘米微创手术,恢复正常足弓外形
刘辉亮介绍,距下关节制动术是通过在跗骨管内使用内置物——跗骨窦螺钉,来限制距下关节过度活动,对距舟关节没有明显的失去覆盖、后跟外翻,效果较好。
该手术方法对青少年柔韧性平足而言,是一个简单、可靠、微创的手术,可重排距骨和跟骨的力线,恢复足弓。同时青少年常能很好地适应关节制动术,该方法具有简单、切口微创1厘米,手术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明显等优势,是目前一种治疗青少年平足症较好的治疗方案。
小明的手术由刘辉亮主刀,术中分别在双足跗骨窦处做一个1厘米的小切口,仅用了20余分钟便将距下关节稳定器顺利置入,小明双足即刻便恢复了正常的足弓外形,术后第二天小明无明显不适,已出院回家休养,目前已康复。
医生提醒
走路站立足部疼痛,容易摔跤,可能是扁平足
刘辉亮介绍,人正常的脚底是自然的弓形,让双脚可以自由的跑步、健身、跳舞等等,但扁平足,又称鸭板脚,脚底基本是平的,没有明显的足弓,站立时脚底内侧可以直接触地,平衡性差,容易疼痛、摔倒,脚底长时间跟鞋面磨损、撞击,还会让患者走路都保持前倾来减轻疼痛感,这样又导致下肢力线的改变,可能引起膝髋关节炎症,骨盆也会前倾,骨骼结构发生病变,扁平足儿童常常伴有足跟外翻、前足外展、膝关节外翻等畸形,因此会出现X型腿和八字脚,走起路来步子沉重,需要及时关注,并及时就医。
如何判断扁平足?
刘辉亮介绍,导致扁平足的原因主要有先天遗传因素,或是后天因素:穿不合适的鞋、穿高跟鞋、长期负重站立等,维持足弓的肌肉、韧带张力有限,足弓逐渐被压平导致。
判断的方法:
1.医生通过专业装置对患者进行足底骨骼检查,通过X光线等检查来确诊婴儿是否患有扁平足。
2.足印分析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测量方法。通过足印分析间接诊断扁平足,由于其方便和高效,被广泛用于评价足弓的降低以及跟骨外翻。通过测量足印图可以对足进行分类,评价内侧足弓高度和跟骨外翻程度。也是方便市民自行判断的一种便捷方法。
具体操作:可以拿一张餐巾纸铺在地板上,整个脚掌沾满水踩在纸巾上,观察自己的足印。
所有扁平足都需要治疗吗?
刘辉亮提醒,家长应及早带孩子找专业医生进行检查和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相关治疗。
一般来说可根据轻重程度来定,一般有以下几种矫正方法:
1.选择合适的矫形鞋。
2.通过理疗等非手术治疗,适用较轻度的情况。
3.通过手术治疗,如果扁平足状况十分严重,各种非手术的方法都已使用,但没有效果,可以选择在骨骼发育完成前的黄金时期(8-10岁),行距下关节稳定术(EOTTS)。该术式简单微创,术后恢复快,可以多平面矫正平足畸形。如果孩子骨骼发育已经完成,则需要行截骨矫形或肌腱转位等组合手术来矫正平足畸形。
医生简介:
刘辉亮:莞城医院外二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医学学士,曾参加广州医学院外科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工作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