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市委政法委组织“东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观察团”深入到基层社区进行实地走访,探索我市村(社区)的治理现状及亮点和成效。为更好地呈现我市社会治理一线的创新做法,感受基层治理“微细胞”发挥出的大作用,东莞日报联合市委政法委推出“聚焦东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9月28日,市委政法委组织由东莞政法干警、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组成的“东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观察团”走进中堂、万江,先后走访中堂镇江南社区、凤冲村,万江街道滘联社区、大汾社区、新城社区等多个村(社区),探访社会治理一线的创新做法,感受基层治理“微细胞”带来的“能量场”。
▲9月28日,市委政法委组织“东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观察团”深入到基层社区进行实地走访。图为观察团在中堂镇江南社区警务室和走访
化解纠纷
首创“来莞乡贤”模式
毗邻广州,人员流动性强,小作坊林立,居民间摩擦不断,中堂镇江南社区的社会治理一直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中堂镇以外来人口数和警情数较多的江南社区为试点,邀请有社会威望的“来莞乡贤”,即来莞多年、在当地外来人员中有影响力的人员加入社区调解队伍,他们来自湖南、江西、广西等地,协助基层党组织化解矛盾纠纷,减少辖区警情。
2018年,公安干警陈放平来到江南社区当任警长,了解情况后,深感群众需要,着手探索如何更好更快地解决居民纠纷。
“事多人少,如果是老乡沟通起来,会不会更方便?”陈放平首次尝试,明确方向,多方寻找优秀来莞人才当调解员,“来莞乡贤”调解室就此而生。
湖南籍“来莞乡贤”李胜明对此深有感触,他协助陈警长调解不少老乡邻里纠纷。“如今乡贤团队已有8人,并有24小时常驻热线。现在遇事,大家会直接打电话给我们。”
自“来莞乡贤”项目推出后,江南社区的矛盾纠纷数量有较大幅度下降,从2019年的1000宗,下降到2020年的700宗,今年前八个月继续下降到不到300宗。
▲图为观察团在凤冲村走访
党建引领
讲好村史推进村治
站在陈伯陶史迹陈列馆门口,看着周围的绿化走道、漂亮观赏塘,很难想象曾经的中堂镇凤冲村面对的巨大困难。“当年村集体收入低,村集体资产薄弱,村内基础设施差,不少村民迁走。”凤冲村党委副书记陈颖佳回忆道。
村里长者枝叔介绍,陈伯陶是东莞历史上唯一的一名文探花,也是暨南大学的创始人之一,还是东莞志书之最《东莞县志》的撰写者。陈列馆向每一位来着诉说着陈伯陶的故事与凤冲村的历史。
坐拥陈伯陶史迹陈列馆,凤冲村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村“两委”干部们绞尽脑汁,终于找到了一条发展之路:以党建为引领,结合地方特色,讲好村历史,传承文脉乡愁,以“村史团”推进“村公治”。“村史中的党史”、村史研读进中小学,以史为线,串起全村发展。
陈颖佳告诉记者,近年来,在水乡管委会和中堂镇政府的1500万资金支持下,凤冲村大力改善村内基础设施,建成水乡特色示范村,后续还将与东莞市暨大校友会合作,进一步提升环境,提高村民幸福感。“搬出去的村民又搬了回来,真是太好了。”
▲图为观察团在万江滘联社区走访
老村新貌
焕然一新美丽幸福村
滘联社区起龙广场的石板路平整洁净,百年榕树洒下一片阴凉;游龙大街道路畅通,池塘喷泉伞状跃动……近年来,滘联社区充分挖掘、利用和盘活社区特有的水乡人文、古树、古渡头和古村等元素,对其进行活化、改造和点缀,打造景点。
滘联社区党委书记李婉乔介绍,近年来在省、市、镇三级资金帮扶下,滘联社区大力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共回收土地12处,约16亩;拆除历史遗留砖房40多处、清理鸡棚350多处、清理乱堆乱放3000多处、拆除砖炉200多个、拆除田间窝棚46个,清理出来的公共面积近10000平方米。
拆后重建,整个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合理的规划,丰富的绿化,完备的设施,八达的道路,一切都在展现滘联社区治理后的崭新气象。2015、2018年,滘联社区先后荣获“东莞市美丽幸福村居示范点”称号。
“一定要爱居民,关怀他们,把他们的事当成最重要的事来处理,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李婉乔告诉记者,在整治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厌倦其烦地做工作,阐明社区目前发展瓶颈,勾勒未来发展蓝图。日常生活中,他们通过党建引领,党员代表做表率,发动乡贤等力量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以获得最大范围的支持。
▲图为观察团在万江大汾社区走访
面对面
“有困难找书记”成品牌
““社区新拓宽的村道路口没有设立红绿灯,可否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每周二是万江街道大汾社区的“书记接访日”。何裕全书记正在听取三位村民提建议。“我们将联合相关部门,尽快增设设施,并增加应急信号灯实现平稳过渡。”何裕全回应道。
不仅何裕全一个人,社区内8个干部也会携队伍定期进行基层走访,收集问题的同时,也进行各种知识的宣传。正是这样的干部与居民和谐相处氛围,“有困难找书记”成了大汾社区的特色品牌。
走进大汾党建文化长廊,抬眼便是经典传统中的名言佳句。长廊两侧分布着长椅,夏天傍晚,这里也是村民们的纳凉场所。在何氏大宗祠,雕刻精美的壁檐,内容丰富的展板的宗祠引得大家驻足观看。工作人员介绍,这里也是村史教育的学习平台。
何裕全书记表示,随着物质条件的提高,如今村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在相应提高。下来,大汾社区将加大力力度,顺势而为,统筹兼顾,大力兴建文化活动场所,增加文化服务,不断满足村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群众利益无小事”
小区自治多方共管服务为民
走入阳光海岸小区石径,映入眼帘的是左右两旁茂盛的绿植。新城社区党委书记黄柏林介绍,半年前,这里还是裸露的黄泥,下雨时泥水遍地。最后一站,观察团来到万江街道新城社区,走访党建引领推动楼盘小区治理情况。
黄柏林表示,在新城社区指导下,阳光海岸小区物业管理升级让旧小区焕发新生命。这几年,小区高田物业着力改善小区内各种设施,各花费百万升级监控系统、改造消防系统、建停车库等,“投入力度很大,更安全更便民,还改善了外围道路车辆乱停乱放问题。”
小区党支部书记冯永强介绍,该支部成立于今年6月29日,以“党建+物管”模式整合党支部、业主、物业三方力量,积极开展“党建+”系列活动,定期召开党群议事会,群策群力“听民声,解民忧”,力促“党建+物管”工作新突破。
目前,阳光海岸小区党支部共有在册党员17名,除支部书记是社区党委外,其余全部为本小区的住户。冯永强表示,党支部要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不负群众期望,我们这段时间内已经解决了不少事情。比如,停车难、邻里关系、卫生问题、杂物乱堆放、老旧设施等大大小小的事务。接下来,小区党支部将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党群活动、党员走访、物业协助等多方协同努力,不断为小区万名业主住户做好服务,共建和谐幸福的小区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