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旗峰雅韵|旨亭街: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
i东莞 2021-09-26 23:28:26

英国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在《我们在哈瓦那的人》中感言:“人们可以印出各种统计数值,统计成千上万的城市人口,但对城里的每个人而言,所谓城市不过是几条街道,几个房子和几个人罢了。没有了这些,一个城市就形同陨落,只剩下悲凉的记忆,那种痛苦就像失去一条腿般空虚。”

可以说一条街道,一座建筑,一片空间就是城市记忆的载体了。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记忆,而承载城市记忆的地方,往往是充满人间烟火的街巷。

东莞,一座年轻多彩的新一线城市,也是一个底蕴深厚的岭南古邑。千年古县,见证了东莞文脉的悠长。东莞拥有较多城市记忆的街道,但没有哪一条街巷像旨亭街那样能撩起莞人对东莞文化的记忆。

容庚故居纪念馆

 

莞城作为东莞的县城,是在唐代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开始。那时县治在到涌,到明前期东莞县城区域不断扩大,明中后期县城逐渐从城廊向周边扩张,厢坊格局模式形成,清代嘉庆年间以后,东莞城外街道大规模涌现,旨亭街就慢慢成了城外的一条街巷了。

虽说是旨亭街,其实旨亭街是一条巷。现在的旨亭街位于莞城北部,呈南北走向,南起振华路,北至葵衣街,全长525米,宽4米。巷内两边建筑基本与清末民国时期风格保持一致。旨亭街的得名与清代东莞著名进士林蒲封有关,也有传说这里原有一个驿站和亭子,有圣旨来莞,县令在此接旨,因而得名。总之,旨亭街是一条有历史的街巷。

旨亭街处于莞城西隅和北隅两区之间。两隅地区在清中期以来,一直是东莞的商贸重地。这里也是重教崇文之区,书院社学多。旨亭街的西北隅社学(原来墩头街及周屋街的一部分)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56)。清光绪十九年(1893)十月,康有为弟子梁启超、韩铭基曾到墩头街的周氏祠堂讲冬学,莞籍学子陈高弟、陈官桃、张伯桢等曾于此受业。

清末,新式学堂兴起,光绪三十四年(1908),私立两隅初等小学堂和两隅高等小学堂在西北隅社学成立,容作求任首任校长(容庚伯父),学生有容肇庚、容肇新、容肇祖等。旨亭街的私塾也多,著名的有骆氏家族在私邸设立的“紫衢私塾”。邓白、卢景光、张寿祺等知名学者曾受教于此。

旨亭街人文气息浓厚,清代以来,人才辈出,这里有书香世家的容氏、中医传家的邓氏、诗画俱佳的梁氏、传道授业的骆氏。从旨亭街走出了众多名家,在古文字学、哲学、金石考古、美术教育等众多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

  • 书香世家——容氏

旨亭街容氏,清代以来从高祖容廷华起,四代科甲,书香世家。到容庚一代,学者名家辈出,容庚、容肇祖、容媛,学术成就全国瞩目。

容氏兄弟与邓懋勋

 

容鹤龄(1831-1897)

字翥云,号青田,容廷华之孙,容庚祖父。少承家学,咸丰十一年(1861)举人,同治二年(1863)进士。掌教东莞石龙龙溪书院、顺德凤山书院近二十年。著有《师竹山房诗稿》。

容庚(1894-1983)

容庚

 

原名肇庚,字希白,号颂斋。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书画鉴赏家和收藏家,毕生从事古文字、青铜器及古书画的考订研究和教育工作,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等。30年代曾任燕京大学《燕京学报》主编,发起成立我国第一个考古学组织“考古学社”,并主编《考古学刊》。出版论著、图录27种,发表论文、杂考近70篇,主要著作有《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等。

容庚著作
容庚著作

 

容肇祖(1897-1994)

容肇祖

 

字元胎,容庚之弟。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任教于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等。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哲学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等。20年代任中山大学民俗学会主席,主编《民俗周刊》。著有《中国文学史大纲》《魏晋的自然主义》《明代思想史》等。

容肇祖著作

 

容媛(1899-1996)

容媛

 

字八爰,容庚之妹。从小深受舅邓尔雅和兄长的治学和研究影响,毕生致力于金石考古事业。1934年参与考古学社,历任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秘书、《燕京学报》学术界消息编辑、重庆中央文史杂志社总干事、北京大学讲师等。著有《金石书录目》《金石书录目补辑》《国内学术界消息》等。

容媛与顾颉刚等合影

 

容祖椿(1872—1943)

容祖椿

 

字仲生,号自庵,晚号圆叟,容庚堂叔。十五岁得容鹤龄引荐跟随居廉学画,善画花卉、草虫、山水、人物,精于鉴赏。曾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教师,广东国画研究会重要成员。

容祖椿作品

 

容葵馨(1903-1929)

容祖椿之女,少承家学,写设色花卉,妍丽雅淡。就学于广东女子师范学校,任教于广州市立二十四小学。

容康泰(生卒年不详)

容祖椿侄,曾任东莞县政协委员。擅画花鸟。在旨亭街开设菁华石印局,印局于1956年与莞城9家印刷厂公私合营为莞城印刷厂,容康泰任副厂长。

容懋深(生卒年不详)

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毕业。东莞师范学校教师,短期任教国文,后长期任教地理。

  • 中医传家——邓氏

旨亭街邓氏,世代为医。清末民初,邓寿生是东莞著名中医,其兄弟、儿子(邓伯和)、侄子、表侄等均为医生,石龙著名中医郭瑞章也是其学生。邓寿生儿子邓白是当代著名美术教育家。

邓寿生(生卒年不详)

名慈惠,邓白父亲。为前清庠生,后弃儒习医,擅长温补,治白疹(伤寒)有独到之处。民国十一年(1922),发起成立东莞县中医公会,被选为评议长。其培养的邓伯和、郭瑞章等人均成为东莞著名中医。所著《辨舌秘略》由李翼农整理,《白疹证治》及《医案》由何炎燊整理,均在《广东中医》杂志发表。邓寿生与袁仰山、欧月山被誉为“东莞三大名医”。

邓寿生著作

 

邓白(1906—2003)

邓白(右)与谭铸尧

号白叟,别字曙光,邓寿生之子。曾师从居巢、居廉的弟子梁梅泉之子梁景新和著名画家陈之佛。历任中央大学艺术系助教、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国画系主任、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系主任、教授,中国陶瓷学会副理事长等。1962年协助浙江省轻工业厅成功烧制仿南宋官窑青瓷。著有《中国陶瓷美术史纲》《中国陶瓷史》(合著)《中国古陶瓷艺术纹饰》《潘天寿评传》等。

邓白作品

 

  • 诗画俱佳——梁氏

梁氏历代有梁该、梁浩材等多位诗人。清末,旨亭街梁氏与可园张氏关系密切,梁禧是张嘉谟女婿,深得二居真传,为著名画家,其子梁景新作画亦深受“居派”风格影响。

梁禧(生卒年不详)

又名绍基,字雨泉,号梅泉,张嘉谟女婿。居廉得意门生,工写花卉草虫。家富有,藏古书画甚丰。卒于宣统末年。

梁景新(生卒年不详)

字焕初,号藕香馆主人,梁禧之子,邓白启蒙老师。书画作品大有父风,构图鲜艳,典型撞水撞粉技法。设私塾于旨亭街,曾受聘于东莞中学。

  • 传道授业——骆氏

晚清民国时期,旨亭街骆氏在其私邸所办的“紫衢私塾”在莞城很有名气,张达、张伯和、张孟荣、容祖椿、容庚、容肇祖、邓白、卢景光、张寿祺等人均曾就读于此。

骆亨(生卒年不详)

号紫衢,是旨亭街紫衢私塾创办人。道光十六年(1836)县学,同治五年(1866)恩贡,官教谕。著有《古香书屋诗草》(已佚)。

骆根深(生卒年不详)

字叔颖,莞城旨亭街人,骆亨之子。工诗及骈体文。光绪三年(1877)县学。为人孝顺,年四十九卒。著有《东莱左氏博议辑註》《周易释句》《毛诗要义》《天香吟馆诗文钞》。

骆荷锟(生卒年不详)

字蕖孙,莞城旨亭街人,骆根深之子,民国凤台新社发起人之一。光绪三十年(1904)县学,旨亭街私宅塾师,以医术名于莞。

凤台新社同人合影

 

骆乾(生卒年不详)

字冕廷,懋时之子,勉行善社、东莞医院善董。光绪三十年(1904)县学,紫衢私塾塾师,邓白、卢景光、张寿祺等授业。

旨亭街除容、邓、梁、骆等家族外,明清时期还有功名显赫的卫氏。卫氏于明洪武初年自茶山迁入,其中最著名者为清代同治间总兵卫佐邦。现当代以来,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吴壮达等著名学者也曾在旨亭街生活学习。

卫佐邦(1808─1877)

字揖臣,莞城墩头人。以行伍随关天培在抗英中屡立战功,升新会左营守备。咸丰间,广东南部各地农民响应太平天国反清,卫佐邦奉命与战,转战于广东南北,官至阳江镇总兵,署广东陆路提督。

吴壮达(1911—1983)

吴壮达

 

莞城墩头街人,著名地理学家、台湾地理专家。出生于澳门,后随家人回莞。毕业于中山大学文学院社会系,先后任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台湾省立农学院地理学教授、广东文理学院(后改为华南师范学院)地理系教授兼系主任及地理研究所所长等职。著有《台湾》、《台湾地理》、《台湾的开发》、《台湾省衣业地理》等书。

从旨亭街走出的这些莞籍前辈,除了受自身的家学传承之外,他们的亲缘关系和同辈学友间的相互促进是分不开的。以容氏兄弟为例,他们的外祖父即邓蓉镜家族也是一个书香世家。

邓蓉镜(1834—1903),字上选,号莲裳,莞城南街人,容庚外祖父。曾任翰林院编修,官至江西按察使。晚年主持广州广雅书院。

邓尔雅(1884—1954),名溥霖,号尔雅,以号行,字季雨、宠恩,别署绿绮台主、风丁老人。邓蓉镜四子,容庚四舅。精于文字金石训诂,诗书画印皆擅。

容庚、容肇祖北上求学后,邓尔雅倾其所有,相助容氏兄弟学业与研究。不仅写信给罗振玉、黄宾虹等,积极举荐容氏兄弟。这为容氏兄弟后来在北平立足迈出了关键一步。容庚在古文字学上得到邓尔雅教导和在绘画上得到叔父容祖椿指授,为其日后从事学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容氏表兄邓懋勋,居于梅墅旧址,工帖善书,光绪二十一年(1895)县学。容庚、容肇祖从小常与表兄邓懋勋观赏讨论书画。

容氏表亲郑师许(1897—1953),考古学家、中外交通史研究专家,其妻子容丽钗与容庚、容肇祖为堂兄妹。毕业于东南大学,历任交通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勷勤大学、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中山大学等校教授,并兼任上海博物馆筹备委员和艺术考古部主任、教育部史地教育委员会委员等,曾与翟俊千等在上海创办建设大学。著有《中国文化史》《古文字学概论》《铜鼓考略》等。在北京求学工作期间,容庚、容肇祖与郑师许关系密切,曾一同参与组建“考古学社”。

郑师许

 

又如邓白先生,他年少受骆冕廷先生教育,具备良好的国学基础,又得邻居梁景新先生教导,可谓尽得“二居”真传,加之长期追随陈之佛先生,故能成为我国著名的陶瓷艺术史论家和教育家。

旨亭街仅仅是一条寂静无闻的巷子,不过这条巷子走出了许多知名人士,表面上看是孤立的,然而当我们用历史的眼光去考量的时候,旨亭街的文化影响是持续的,它不仅仅产生了容庚、容肇祖、邓白这样的一代名家,在他们的身后也影响、产生了一批批知名的学者、专家和教授。

以“二居”传承为例,自从清代居廉居巢开创了“撞水撞粉法”,其独特的“居派”风格通过居廉的传承影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代广东画人。二居长期寄居可园、道生园,莞人跟随其学画者众多,嫡传者有张氏后人、蔡德馨、梁禧、容祖椿等。其中张嘉谟女婿梁禧一支,传承有序,从梁禧到梁景新到邓白,再到谭铸尧、李汉仪等,可谓代有人才。

蔡德馨(生卒年不详),字兰圃,莞城平定里人,工写花卉草虫。

蔡德馨作品

 

张嘉谟女婿梁禧,善画花鸟草虫,受居氏风格明显。其子梁景新继承先业,所画扇面构图鲜艳,典型“居派”风格。邓白早年向邻居梁景新学画,习居廉撞水撞粉法,后求学于广州市美术学校,师从陈之佛先生,其工笔画装饰性强。邓白同窗卢景光、杨丙尧亦擅工笔花鸟,三人均是居派绘画在东莞现当代的传承与发扬者。

卢景光(1909—1993),著名电影美术设计师、戏剧活动家、美术教育家、工笔花鸟画家,邓白同学。幼年入读骆冕廷蒙馆,后考入日本东京上野美术学校和日本大学艺术系。一生为中国电影、艺术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设计有《文天祥》《日出》《祥林嫂》《宝莲灯》等近百部电影布景。

卢景光作品

 

邓白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及美术创作、学术研究工作,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不少高等美术院校的教授、教师均出于其门下,莞籍画家谭铸尧就是其中之一。

谭铸尧(1919—1988),历任重庆梁漱溟创办的勉仁书院、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教师、东莞中学教师、东莞师范学校任美术教师。谭铸尧任教东莞中学、东莞师范等学校潜心工笔画创作,也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其中当代具有重要影响的雕塑家李汉仪、东莞博物馆原馆长何伯孙均是他的学生。

李汉仪(1932—2019),历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副系主任、雕塑艺术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硕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导师等。

旨亭街走出来几位知名学人,其学术成果在国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容庚在以金文为中心的古文字学、以青铜器为重点的考古学研究上颇有建树,容肇祖开创了断代哲学思想史以及民俗学研究的新方向,邓白倾注全力于陶瓷艺术研究,开辟出“中国陶瓷艺术”这一块崭新的园地。此外,他们还在各自学术领域培养了大批的学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旨亭街就是一片人文的沃土,从旨亭街走出来的学人,在尚还年少时,不断在此汲取养分,茁壮生长,直到成长为一棵参天的树,继而又用它的枝桠,去摇动又一棵大树、推动又一朵白云、唤醒又一个灵魂。旨亭街的文化记忆,早已随着学人的步履,散在了中国的每一片土地。

旨亭街,是留在东莞人心中的念想,这里是东莞人的文化骄傲。

(本文作者为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炳球,相关图片均由其提供)

文字:李炳球 图片:李炳球 编辑:郭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