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赛场上不断的纪录改写与掌声喝彩中,四年一度的全国最高水平、最大规模运动盛会——2021年陕西全运会,目前已逐渐进入倒数计时阶段,在之前相继以全运赛场的不同角度切入,全面介绍三秦大地历史人文、科教发展、城市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底蕴传承后,最为直观即可感受的饮食文化,自然是不容忽略的关键内容,本期“全韵陕西”专题,让我们通过本届全运会媒体记者村餐厅,感受全运会氛围中“舌尖上的陕西”。全运会以竞技比拼为核心,但包括运动员、技术官员、媒体记者在内的超过一万五千名参与者,赛事期间都需要切实的生活保障,餐饮当属“衣食住行”的重中之重。同时,一日三餐看似普通,但如果之前没有到过陕西,在近年来越发火热的“逛吃西安”网络声浪中,想必也极为渴望一“吃”究竟——由此,美食同样是展现陕西风姿的绝佳载体。
由于疫情防控工作的严格要求,本届全运会所有相关人员,均实行闭环管理措施,由此不同于过往可实地探店品位感受,全运村餐厅就成为了现实条件下的唯一渠道——在接近1500名各地记者所在的全运媒体村,餐厅里品种繁多的陕西美食,就成为大家在忙碌工作之余的最大“胃”藉。

据了解,本届陕西全运会在组织方面,延续直接已经稳定的办赛模式,与“住”的方面保持同一全运村建设方式相同,保障过过去多届全运会以及2019年武汉军运会、全国青运会的一家北京餐饮公司,继续提供相关服务,经验方面极为丰富。鉴于天南海北的媒体记者口味不一,全运村餐厅内,陕鲁、苏浙、川湘、闽粤、西餐、烘焙、水果等各类菜式集中囊括,一日三餐均供应100种以上,选择范围极大。

能有如此到位的饮食保障,也与广大后勤人员的辛勤工作直接相关,如前文所述,虽然不是来自西安,但供应商依旧针对厨师进行相关培训,近200名大厨各司其职,其中至少30人都是“金牌级别”。工作方面,全部人员两班倒,分别为每天3:00至14:00、14:00至0:00,旨在服务媒体记者们的工作节奏。

细数餐厅美食,其中最受追捧的,还是地道的陕西风味小吃明档窗口——肉夹馍、凉皮、油泼面、臊子面、羊肉泡馍、水盆羊肉……这些早已成为陕西美食代表的经典,每天都在餐厅充足供应,而独具西安特色的汽水饮料自然也不会缺少,传说中的“三秦套餐”(凉皮、肉夹馍、冰峰汽水)最为便捷,几乎不用多少时间就可完成组合。

作为北方大省,陕西各种口味的面食早已扬名四海,近年来随着《白鹿原》《装台》等电视剧的热播,更是在更大范围深入人心——本届全运会的官方宣传片之一,就在创意方面与陕西面食高度融合,以“面面皆到”为概念,将竞技运动所需的坚韧、专注与面食制作贯穿,更能让人体会到精益求精的共通要素。

面,自然是油泼面最为抢眼,每个就餐时段,油泼面窗口前等待的队伍总是最长,这一碗制作简单却味道超赞的陕西美食,几乎每个人都有感受。此外,同样香气四溢,讲究“面白薄筋光,油汪酸辣香”,更是因为《舌尖上的中国》而风靡许久。
当然,如果能够像往届全运会那般徜徉漫步西安街头,更多的特色面食会更加让你无从抉择:菠菜面、biangbiang面、孜然炒面、陕北羊肉面……着实也是“面面皆到”。而如果能够回到这样的状态,陕西美食由远远不止于“面”,陕北、关中、陕南地区民俗各异,均有各自代表性美食。

作为陕西人,每每来到餐厅,还是忍不住将“羊肉泡馍”与“水盆羊肉”的区别进行科普,因为有太多的外地同行将二者混淆——虽然都是以羊肉为原料,但搭配的“馍”和“饼”,以及制作过程、惯常吃法都不尽相同。但细想也似乎大可不必,对于浅尝辄止、慕名感受的客人们而言,这些细节或许都不重要,好吃就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