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1日晚,时值中秋佳节,全运会赛场激战连连,其中乒乓球男团决赛尤为聚焦关注:樊振东决胜局强力逆转击败马龙、力助广东队击败北京队、时隔24年再度问鼎的表现,让广大“国球”球迷大呼过瘾。举办比赛的延安大学体育馆,也在这一夜成为世界乒乓球领域的“绝对中心”。

及至当下,全运会的意义已远远不止体育竞技本身,而是辐射在了更广阔的文化层面。仅就场馆而言,就是极大的彰显窗口,本届东道主陕西便在各个角度都有诠释——举办本届全运会开幕式的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综合条件已达世界一流;马术比赛所在的西咸新区秦汉新城马术中心,更是将三秦大地的厚重文化深度凝结。在此之外,本届全运会多个项目走进大学、甚至中学体育馆,也让陕西的“教育强省”定位,通过这项全国最高水平综合运动会直观呈现——
根据截止2020年的统计数据,陕西共有3所“985大学”,分别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并列第三;7所“211”大学除上述三校外,还包括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普通高等学校总数已达到76所,民办院校范畴,也均诸多颇为知名。

在“能用不改,能改不建”的思路下,本届陕西全运会,高校场馆成为办赛重要部分,其中在举办乒乓球比赛的延安大学之外,西北工业大学(排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羽毛球)、西安体育学院(手球、棒球、垒球、曲棍球、橄榄球)、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足球)、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拳击、排球)、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武术套路)、渭南师范学院(篮球)等院校,均有不同项目安排,且不乏羽毛球、排球这样的奥运项目选手参加。此外,承办排球比赛的西安中学体育馆,更是成为历史首个举办全运会比赛的中学,再次彰显突破意义。
全运会走进校园的步伐,事实上之前已经开启,这样的举措有着多重积极意义:首先,通过场馆新建或改造,能够进一步促进校园体育长远发展,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其次,更大层面传递运动理念,从学生群体开始切实推进全民健身工作,正如本届陕西全运会口号“全民全运,同心同行”。

本届全运会,笔者已前往多所高校体育馆采访,与专业运动场馆相比,置身校园的感觉首先就分外不同,每个人都有过的学生时代回忆,无论对于运动员、媒体、观众而言都有着特别感触。再者,这些高校场馆都非常专业,比如举办羽毛球比赛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远望谷体育馆,此前就曾承办过中国男篮热身赛等一系列赛事,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拥有座位近6000个,为更好保障本届众多奥运冠军出战的全运会比赛,学校对场馆进行的场地环境搭建铺设、比赛及转播国际标准灯光改造等工作,均达到国际办赛水平。

每大学都有特色,置身其中教育的强大成果尤为明显,比如西北工业大学赛区,就对其学校历史有着直观介绍,更能让人领略“科技强国”的重要意义——西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是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据不完全统计,在航空领域,一半以上的重大型号总师、副总师为西工大校友。中国航空工业成立60周年纪念表彰了10位‘航空报国特等金奖’,6位西工大校友获此殊荣,从2005年至今的14届航空航天月桂奖获奖者中,有23位在西工大学习、工作过。享有盛名的“军机三总师”(歼-20总师杨伟、运-20总师唐长红、直-20技术负责人邓景辉),“民机三总师” (ARJ21-700总师陈勇、C919基础型总师韩克岑、CR929总师陈迎春),以及“一小班三总师”(歼-20总师杨伟、运-20总师唐长红、某型飞机总师赵霞)都是西工大校友”……
这样的“校友回顾”,虽然看似与全运会的竞技比拼稍有距离,但实际上都是国家进步发展的直观写照,科技、教育、文化、体育事业,我们的超越脚步从未停止,中国女排国手们在西工大赛场传递的运动精神,对各行各业都有着振奋激励作用,而这也是体育的最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