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7日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视察活动中,市政府有关同志汇报了我市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工作进展和市人大常委会交通拥堵治理专题询问清单问题整改情况。
据悉,市政府和各相关职能部门近年来结合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认真做好人大专题询问提出的交通问题的整改工作,扎实推进基础建设、拥堵治理、停车管理、交通执法等一系列攻坚任务,确保全市交通综合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建设中的东实立体停车楼
推进品质交通建设,完成投资超330亿元
自2020年启动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以来,市政府主动适应深度城市化发展要求,突出推进品质交通建设,截至2021年8月,共完成投资333.45亿元。
在完善交通网络方面,我市扎实推进道路网络互联,稳步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主干路建设,加快推进莞番高速、狮子洋通道、环莞快速三期、东江南支流港湾大桥工程、水乡大道延长线、中洪路工程等项目建设。
我市还加快推进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全力推进赣深客专东莞段、广深港高铁虎门站、深茂铁路东莞先行开工段、佛莞城际等项目的建设;推进市轨道1号线建设,完成投资22.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67%,全线25座车站中已有9座车站主体封顶。
在提升交通品质方面,我市坚持系统治理,多措并举,综合发力。加快交通拥堵治理,目前正推进第六批、第七批不少于50个堵点治理;加快补齐慢行设施短板,今年以来新改建人行道155.76公里,新建绿道55.16公里;落实公交优先,建成3处公交首末站,系统优化城区片区52条公交线路,完成城区片区57座公交站台港湾式改造,在重要公交站点新建20个电子站牌,完成了中心城区首期62.5公里公交专用道及配套电子警察建设;加强静态交通建设管理,今年以来完成配建及路外公共停车位4.86万,推进路内停车资源整合并将约6万个停车位纳入统筹运营;加强交通秩序管理,今年以来查获违法停车行为88.9万宗,开展了建筑退让红线区停车秩序综合治理、泥头车密闭运输整治等行动。

▲桥下空间停车场
积极建言献策,助力品质交通建设
当天视察活动中,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结合日常调研、走访联系群众所掌握的情况,就推进我市品质交通建设提出了建议。
其中,聚焦群众关注的停车难问题,有视察组成员就建议,相关部门要认真梳理总结体育路东实立体停车楼项目建设经验,为社会资本更好地参加交通项目的建设提供便利。
“这个项目中设置了两层商业楼层,此举能让社会力量也能参与到交通设施建设,有助于缓解交通项目的建设资金筹集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能及时总结经验,并认真研究如何优化同类项目的审批流程,为全市交通项目加快建设提供支撑。”该成员表示。
多名视察组成员则围绕公交优先的话题发声。
“引导市民使用公交交通工具出行,关键是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根本。当前,我市部分公交站、地铁站周边的接驳等配套设施还亟待加强,建议相关部门认真研究,继续完善。”
“要让群众更好地接受公交出行,相关部门应该要认真研究提高公交出行效率的配套措施。只有让群众感受到公交出行快捷、方便、舒适,大家才会更好地接受公交出行。”
“大部分群众公交出行会考虑耗时的问题。希望相关部门能学习周边兄弟城市的经验,继续对全市的公交路线设计进行优化,确保能满足群众出行的需要。”
在座谈会发言环节中,视察组多名成员分别提出建议。
近年来,东莞市人大常委会一直高度关注东莞的交通建设工作,通过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多次聚焦交通拥堵治理、公交优先发展和停车难等民生热点问题持续跟踪问效,推动办实办好民生实事。
据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介绍,接下来还将适时推动交通治理地方立法,加快交通运输工作法治化进程,助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