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每次月经来临后,持续的时间约为3-7天,过短、过长的背后都有诱因,甚至可能是疾病预警信号。东莞市石排医院妇产科主任彭雪梅提醒,如果“经期”持续十几天,有可能是患了子宫内膜增生。近日,该医院正有一例。
女子查出子宫内膜癌前病变
“医生,经期来了之后,阴道就像没关紧的水龙头,是怎么回事呀?”在东莞工作多年的肖女士对石排医院妇产科医生说。
肖女士今年47岁,平时体质不错,此前月经都很规律,而从今年3月份开始,出现了阴道流血、滴滴答答不干净的情况。然而,她觉得快到了要绝经的年龄,应该没什么问题,一直没在意。
可是,过了快一个月了,肖女士发现阴道就像没关紧的水龙头一样,虽然流血的量不多,但每天都有。这时,肖女士发现不对劲了,遂到附近一家诊所就医。
然而,做检查、吃药十多天了,肖女士阴道流血的情况仍然没有好转。于是,她转到东莞市石排医院妇科门诊就诊。
经初步检查后,医生发现,肖女士的子宫异常出血,情况并不简单,建议其住院进一步诊治。在肖女士办理住院后,医生详细了解肖女士的病史,决定开展诊刮术,刮取宫腔内容物做病理检查协助诊断。在完善相关检查和做好术前准备后,第二天上午,医生为肖女士进行了宫腔镜检查和诊刮术。
一周后,病检回报: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妇产科主任彭雪梅与肖女士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后,决定为肖女士施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术后第二天,肖女士恢复良好,可下床活动。术后第四天,子宫病检回报:部分子宫内膜轻度非典型增生,肌层未见明显异常。肖女士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子宫内膜增生分两种
肖女士只是异常子宫出血,却需要切除子宫呢?
彭雪梅介绍,肖女士所患的子宫内膜增生,是一种非生理性的内膜腺体的增生病变,它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异常子宫出血”。但是根据是否存在细胞不典型性,可以将子宫内膜增生分为两类:一是不伴有不典型的子宫内膜增生(EH);二是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H),是I型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肖女士所患的正是后者。
彭雪梅解释,无孕激素保护的持续外源性或内源性雌激素刺激,是子宫内膜样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简单来说就是:子宫内膜的长期无序生长最坏的结局就是子宫内膜癌。
她介绍,像肖女士这样的绝经前异常子宫出血的女性,出现子宫内膜增生或子宫内膜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是肥胖。研究表明,BMI≥30kg/m2的女性发展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或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是BMI正常女性的4倍(95%CI:1.36-11.74)。而肖女士的BMI值达到30.8Kg/m2。
除此之外,导致子宫内膜增生或子宫内膜癌的因素还有:高龄或已绝经、不孕不育、初潮早或绝经晚、糖尿病、高血压病、脂肪肝、高血脂、胰岛素抵抗、动脉血栓、静脉血栓的个人史或家族式、林奇综合征等。
她介绍,目前,在诊断方面,子宫内膜增生的诊断手段,首选是宫腔镜下内膜组织病理检查。在治疗方面,不伴有不典型的子宫内膜增生(EH)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H)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
对于前者,由于进展为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低于5%,有75%至100%可以自行缓解,因此可以采取随访观察的方式观察病情,其次是孕激素治疗和LNG-IUS药物治疗,或者开展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治疗。
对于后者,如果患者没有生育要求,首选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绝经后建议双侧卵巢切除)。对于希望保留生育和不适于手术的患者,可选择药物治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
医生教你预防子宫内膜癌
彭雪梅提醒,绝经前女性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经间期出血以及绝经后女性出现阴道出血均应警惕子宫内膜增生的可能,要注意预防。
第一,围绝经期(更年期)妇女是高发人群。如果出现月经紊乱或不规则阴道流血要及时就医,不要擅自用药,以免掩盖病情。
第二,高血压、糖尿病、未婚未产的妇女及绝经后延的妇女,特别是有子宫内膜癌家族史的妇女,一定要提高警惕,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高脂血症等内科并发症,并定期检查。
第三,肥胖患者应积极控制体重,加强锻炼,调整饮食、增加有氧运动。建议于专业减重门诊治疗,减脂增肌。
第四,有外源性雌激素摄入史的患者,建议明确诊断,针对性积极治疗。
第五,对于不孕的患者,建议夫妇双方进行系统的不孕不育原因检查,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第六,对于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考虑予阿司匹林或其他抗凝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