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古村落,感受东莞无限“村”光。东莞的乡村游一直都以其深厚的古村落文化底蕴吸引着市民游客。在东莞有很多住着原居民的活着的古村落,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修旧如旧,得到很好的保育,古村落换发出新的光彩;与之匹配的乡村游项目如农业采摘体验,可以很好地延伸东莞乡村旅游体验。东莞的农业生态园资源很丰富,这些生态园,不仅有提供新鲜蔬果采摘体验活动,还有现代农业种植理念和相关科普知识的普及和体验项目。此线路带你行走企石、桥头、谢岗,感受不一样的东莞风情。
推荐游览线路:
企石镇江边村--企石镇我的农场--桥头莲湖风景区---桥头迳联古村---谢岗银山湿地公园--谢岗南面村石门坑果场

企石镇江边村
“宝藏”古村淘故事
现在你去企石镇江边村,还可以看到88岁老妪在编织“福带”的情景。这个流行清康熙年间的一种生活用品编织带,因其华丽美观而被赋予长寿、带福的寓意,用于婚庆、大寿、满月、添丁点灯等喜庆事宜。现在已经很难寻觅踪迹。江边村成为目前东莞唯一还存留编织“福带”的古村。
企石镇江边村,是一座700年古村落,一座可深挖的“宝藏”。
茂盛的古榕洒下无边的阴凉,清澈的池塘,古香古色的民居祠堂,红砖灰瓦、翘角飞檐、雕梁画栋,就似一座被时光留下的梦里老家。
江边村是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古村落,200余座元明清古建筑、著名清官海瑞曾在此客居、抗战时期还做过东江纵队的秘密联络点……
江边村如同一座挖掘不尽的“宝藏”,有淘不尽的话题。
东莞市博物馆“古代东莞大事记”的浮雕上,第一行文字就提到企石万福庵贝丘遗址——“距今约5000年,东莞先民生活于蚝岗、万福庵一带”。
位于江边村西面的“万福庵贝丘遗址”先后出土和采集了陶器、石器、骨器,并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墓葬。
古村还有一段典故,海瑞曾在江边村客居20多天。
走在江边的麻石小路上,可以看到闲话家常的老人、追逐打闹的小孩、古井打水洗漱的妇女,门缝里不时传来几声犬吠,这里处处透出岭南传统乡村该有的模样。黄氏宗祠有着一段非常出名的典故,明朝著名清官海瑞和江边村先贤黄学伊是挚友,有一次海瑞专门来到江边探访黄学伊,在黄氏宗祠客居20多天,留下楹联一副:“匡弼王公葵悃日倾沾雨露,忠诚赤子铎声时振彻云霄”,并为黄氏祖墓题写了“福寿名山”,刻碑于墓莹。至今,楹联仍悬挂在“敬思堂”里。
到这古色古香的建筑里,你会有很多发现,比如窗棂上“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诗句;对历史感兴趣的游客,会去研究宗祠外的几块石碑:“嘉靖二十五年,丙午科,中式第十六名举人”。
江边村过去是书香之地,出了不少名人,像清两广提督黄少镜、清武解元黄龙韬、清受封“旨赏戴蓝翎”、“武魁”的黄佐贤和黄朝栋。 其实最有名的江边人,可能是闻名东莞,人称“黄大仙”的黄润福。黄润福是江边村人。你还可以去企石黄大仙公园去感受了一下。

我的农场
去上一堂“农作物课”
粗大的葡萄藤弯弯绕绕攀爬向上,覆盖了整个棚架子。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在枝头,触手可及。透过葡萄的枝叶间可以看到高远的天空和洒下的细碎的阳光。
葡萄架下,农场人员正忙着采摘装箱,这就是企石的“我的农场”。 “我的农场”采用了现代种植栽培技术,夏天可以出产葡萄和火龙果,冬天出产草莓,还有彩色番茄、水果玉米等,一年四季都有蔬果供应。
“我的农场”主打绿色农业,非常专注农业科普这一块内容。浇菜不用挑水、营养供给不用化肥、养鸡不用饲料……你在我们的农场走走,就会发现我们采用的是现代化的节水灌溉设备,肥料使用自制的生物肥料,农场向外界展示现代化的农业技术,以及先进的栽培理念。
这里有农作物课堂,所有的水果的蔬菜种植都请专家做了最合理的规划严格遵守有机种植,随处可见喜人的火龙果、葡萄和各类蔬果。脚踩大地,仰望星穹,以天为被,以草为席,感受大自然原始的淳朴。在农场可以感受泡泡大战、抓泥鳅、蔬果采摘等活动。
桥头迳联古村落
一半清幽 一半阴凉

古村迄今已近800年历史,古村落由东和北两座围门、麻石路、书房、水塘、古井、凤凰亭、罗氏宗祠、进士府、罗少彦故居、民居群、基督教堂、天主教堂等构成。
古村保存的相当完整,呈封闭式。进入古村,扑面而来的是清幽的气息,巨大的榕树洒下一片阴凉。
一口半圆池塘,呈弓型;池塘正中的麻石路边有一条长50米、宽1米的似箭状的深巷,后人称此造型为“暗箭射明堂”。绿树环绕,湖边有罗氏宗祠。一样的幽深,古韵悠长。祠堂正门左右立有“太狮碑”和“少狮碑”,左边一块上刻“光绪九年癸未进士”。
往古村的后山走,石头铺成的小路。两边是村民们的菜园子,各种蔬菜长得旺盛。再往里走,小路两边全是窄小的门面。一律古朴原始,保持着当年的原汁原味。小巷蜿蜒,清幽,颇有古意。勒杜鹃从小院里探出头来,遮蔽了石头小巷。脚步声在石头下上发出脆响。
从另一座门出了古村,坡顶有一座凤凰亭。亭子被古树环抱。巨大的榕树已经有二三百年历史,被列入东莞古树名录。巨大的绿荫下,外面阳光炽烈,树下凉风习习。凤凰亭古朴典雅,可望见整个古村落的建筑高低错落,山林相宜,构成一幅迷人的古村风情画面。
在迳联古村落不远处,你还可以去桥头邓屋村看看。那里是邓植仪故居。走进曲曲折折的小巷子,就来到邓植仪故居。老屋很普通,就像我们常见到的老建筑。可是你仔细的观察,又会发现很多被时光留下来的痕迹。
邓值仪故居里布置了一个小小的展厅,展示了邓值仪、邓盛仪的生平、成就以及他们在东莞、在坪石留下的生活、工作的记录。可以看到“院士故里,一门五杰”,感慨邓屋村英才辈出。
在邓屋村还可以去了解村史馆,展馆陈列的农具实物、以及记载了邓屋村历史沿革、政经大事、民俗民风、人文发展的图片展。
文字:王红林
摄影:王红林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