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美拥军人物”莫浩棠:拥军就是爱国,爱国必须拥军
i东莞 2021-08-20 11:47:50

获评全国“最美拥军人物”后,莫浩棠心中有梦想,依然步履铿锵前行在爱国拥军的路上,“拥军就是爱国,爱国必须拥军”也从他个人的口头禅,变成社会各界耳熟能详的话语。

在南粤大地,社会化拥军带头人莫浩棠的故事感动着人们,也凝聚起民间拥军的磅礴力量。

“爱国拥军是一项全民参与、功在千秋的事业,仅凭个人力量是有限的,但民间爱国拥军的力量是无限的。”莫浩棠时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正如他所言,“社会化拥军是广东的特点,也是东莞的大特点,东莞爱国拥军历史传统由来已久。”

从父辈手中接过旗帜,赓续优良传统,数十年如一日,莫浩棠不忘初衷——爱国拥军,凝聚一群人发光,“在爱国拥军的路上到处有我们莞商、莞企的身影,成为了东莞爱国拥军的一道亮丽风景”。

拥军“土特产”之变:从荔枝到企业家

“军队就是国防的长城,我们不支持部队建设,不是自毁长城吗?”此言出自莫浩棠父亲莫淦钦之口,传诵于莞邑大地上,振聋发聩。

头戴草帽,脚蹬解放鞋,骑自行车,车后绑着一篓荔枝,风尘仆仆地来到樟木头镇。这个画面是描绘莫淦钦走访部队的情景。

从小受父亲影响,一颗从军报国的种子便在莫浩棠心中生根发芽,后如愿入伍,从军七载。他在部队表现出色,特别是参加南疆保卫战期间,不辱使命,在血与火的战场上英勇顽强,荣立战功,后随部队凯旋。

“东莞双拥基础历来深厚,生于斯,长于此,我深受这种双拥氛围影响。”莫浩棠说。1982年底,莫浩棠转业回到东莞,在桥头镇担任副书记主持工作期间,当地发生了村民与驻军的冲突,他亲赴现场,全力维护驻军利益,教育村民决不能犯自毁长城的错误,及时平息了事件。此后,在他的正确引领下,桥头镇与驻军一直鱼水情深,被传为佳话。

1984年,莫浩棠带领桥头镇干部群众,咬着牙,从捉襟见肘的财政中硬是挤出钱来,修建了一条水泥公路。这条一头连着潼湖驻军,一头连着桥头镇岗头村的公路,成为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彩虹桥”。

1993年,改革开放春风劲吹南粤大地。这一年,莫浩棠开始搏击商海,成为一名满怀拥军热情的企业家。如今,在“世界工厂”东莞,企业家已经是一种“土特产”了。

东莞拥军“土特产”从荔枝变成了企业家。在莫浩棠的感召和带领下,先后有50多家莞企和19位民营企业家成为东莞爱国拥军的中坚力量,为东莞社会化拥军活动捐资1890多万元,其中莫浩棠个人和他的企业捐资就达600多万元。

拥军“根基”之深: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在改革开放先行地,莫浩棠永葆军人本色,带领广东三正集团成为一家知名企业。

20多年来,在莫浩棠的倡导下,三正集团及下属企业安排伤残军人、退役军人及其子女就业的,就有近千人次。他还积极发动东莞民企关心支持退役军人创业、就业,指导爱国拥军促进会开展退役军人就业技能培训活动,并发动民企举办了多场面向退役军人的专场招聘会。

拥军一次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做下去。莫浩棠和他的企业共向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捐赠逾1.14亿元。

为了让现役军人能够安心国防,他带头发动社会各界对家庭困难的驻莞部队官兵及时给予帮助,几年来先后为近38名现役军人家属送上107万元困难扶助金。

倡导成立“老兵互助关爱资金”,他个人带头捐资85万元,目前该关爱资金余额已达580多万元。

急部队所急,指示东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在4天内紧急采购了所需物资,并专车对点送往武汉军队医疗队,支援抗疫。

……

这组数据是莫浩棠“不忘爱国拥军初衷”的具现。

莫浩棠不仅身体力行,还通过自身影响力,凝聚起民间磅礴的爱国拥军力量。他在担任东莞工商联主席和世界莞商联合会创会会长期间,广泛开展爱国拥军宣传,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富而思源,参与爱国拥军事业,实现了“从一个人的发光到一群人的发光”。

特别是2014年莫浩棠牵头创建了东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下文简称“东莞爱促会”),并担任首任会长至今,创造性地开展了大量爱国拥军工作,成为东莞名副其实社会化拥军带头人。他带领东莞爱促会,借力东莞民间热心拥军的优良传统,着力整合民间力量支持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东莞爱促会与市工商联(总商会)以及多家家商协会和社会组织签订了双拥共建协议,并推动落实一系列共建项目,把社会化拥军推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

“那个晚会现场,很多都流泪了,很感动人。”莫浩棠说。这个晚会就是2017年举办的《爱国双拥固长城》大型电视文艺晚会。它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更是一堂深刻的崇军拥军教育课,也充分体现了东莞民间社会化拥军的深厚基础和浓烈热情。晚会后,莫浩棠匆匆赶赴欧洲考察,途中在捷克布拉格市写下一封充满真情的感谢信——“我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为庆祝建军90周年和建会三周年,成功举办了《爱国双拥固长城》大型电视文艺晚会,得到了我们市工商联和世界莞商联合会的鼎力支持。”

莫浩棠说,“大家对人民军队的爱戴和拥护,对人民子弟兵的爱护和关怀,对退役军人的认可和关心,集中体现了我们东莞工商界赤诚的爱国情怀和拥军情结,反映了我们东莞工商界人士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报效莞邑,报效国家的高尚情操。”

莫浩棠曾在多个场合动情地讲,在爱国拥军的路上到处有我们莞商、莞企的身影,并成为了东莞市爱国拥军的一道亮丽风景。如,2020年,莫浩棠带领由东莞爱促会工商联、莞商会组成的慰问团远赴酒泉,代表东莞人民延续对子弟兵的慰问,极大地鼓舞了官兵的练兵热情。

拥军传承之心:从一代人到另一代人

2017年,当莫浩棠获悉军嫂韦颖因病遇困、军人陈光貌的女儿陈红颖需高额养护费的信息后,他紧急向东莞爱促会和社会企业发出倡议书,5天时间为军嫂韦颖和陈红颖小朋友筹集救助金12万元和31万多元。他慷慨解囊帮助解决官兵的后顾之忧,先后向38名困难家庭官兵捐赠107万元。军嫂韦颖的丈夫陶青伟所在部队首长曾对说:“有你们这样的坚强后盾保驾护航,强军路上我们就不会畏惧流血牺牲,强敌面前就敢于冲锋陷阵。”

“尊重军人,崇尚军人。我们尽力营造这种爱国拥军氛围,也是为了做给年轻人看,做给后人看,让他们传承东莞爱国拥军的优良传统。”莫浩棠说。

2014年底,他自筹资金30多万元,将东莞参战老兵子女330多人组成爱国拥军团队,引导他们积极参加慰问演出、慰问服务等拥军活动,使之成为东莞新一代爱国拥军的生力军。

文化拥军热潮涌动,爱国拥军传承从一代人到另一代人。“军人叔叔很勇敢,他们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给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能够为他们写一副春联我很开心。”王杰仪说道。2020年,莫浩棠和东莞爱促会策划组织了“千人挥毫,致敬军人”——东莞市迎春送福文化拥军活动,组织了近400名中小学生书法新秀参加,王杰仪就是其中之一。这些春联和“福”字搭载着东莞祝福,寄往全国24个省市驻莞部队官兵的家里。通过一副副来自东莞的春联,连接起军人与父母、家人的爱,让福起东莞,福传万家。

拥军千万招,真心最管用。十多年来,莫浩棠捐建的三正希望小学,已有一些孩子成年并应征入伍。

从一代人到另一代人,爱国拥军热始终在莞邑大地涌动着,诸如莫浩棠这样的爱国拥军践行者的故事,没有结束。

文字:付碧强

摄影:受访者供图

编辑:张东昌

编辑:梁毅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