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滨海湾新区与松山湖华为欧洲小镇,像一幅幅舒展的油画,“油画”里面的花草树木,是广东省植物界科研的结晶。
近日,省政府隆重表彰2018年度科技项目奖,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牵头、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广东省特色植物资源利用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应用”项目,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东莞林业(园林)领域有史以来第一次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滨海湾新区 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这个项目研究历时18年,硕果累累。其中,我市滨海湾新区、松山湖华为欧洲小镇、寮步科技园,是该科研成果应用的重要结晶。
在滨海湾新区,选种芦竹、节节草等滨水植物,以及水黄皮、香蒲桃等耐盐抗瘠薄植物,有效解决滨海湾地块海风大、瘠薄、盐碱突出的问题。由于选用植物恰当,生长迅速,在热火朝天的滨海湾新区大地上,植物景观欣欣向荣。
▲松山湖华为小镇 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在松山湖华为欧洲小镇,选种芳槁润楠、杜鹃红山茶、广州樱、中国红、广东含笑、粉叶羊蹄甲、白花油麻藤等, 解决这类植物在工程中运用少的难题。奇花异草令华为小镇四季花开不断,访客如云,声名远扬。在东莞寮步科技园,选用的植物包括:黑藻、苦草等水生植物,类芦、五节芒等滨水植物,山杜英、朴树、野牡丹等绿化苗木,解决了水体净化治理难的问题,水体净化效果好且持久,并衍生出健康的生态系统。
【延伸阅读】
首次公布广东植物种类7717种
这个项目的牵头者是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博士导师邢福武教授。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汪华清,在10多年前加入了项目队伍,那时他才30岁出头。这支老中青年搭配的队伍,翻越了南岭、丹霞山、云开大山等原始森林,以及珠三角地区的次生林,摸清了广东省植物资源的“家底”。
汪华清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概括了他们产学研合作的新发现与新成果:首次公布广东植物种类7717种,其中发现新种26种如发现的新种,如南岭羊耳蒜、阳春樟、阳春秋海棠,丹霞小花苣苔、丹霞菫菜、阳春樟、巨果冬青等;出版专著16部,发表论文230篇,获授权专利69项,其中一项获美国授权专利;新优品种和关键技术在全国20多个省份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邢教授率团队在我市银瓶山里发现国家珍稀濒危植物三尖杉,这是银瓶山首次发现三尖杉。三尖杉是植物王国中的“癌症杀手”,可入药治疗癌症。
用植物治疗“疑难杂症”
除了查清广东植物世界的家底,科研团队还用植物治疗“疑难杂症”。
汪华清向记者娓娓道来他们的新“药方”。“树木滴注液及其使用方法”,以椰子汁、黄芪、麻黄根、葡萄糖等有机质为原料,制作成树木滴注液,能给根系受到严重创伤的植物输送营养,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该发明的最大亮点是首次使用椰子原液作为营养素,解决了以往的人工合成滴注液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的难题。
该发明获得美国授权专利。“一种湿地植物清污系统”“一种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方法”“一种矿山边坡的修复构件”,分别用植物解决污染与边坡绿化修复难题,都获得了国家授权专利。(全媒体记者叶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