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六岸滨水岸线建设的启示:向水通达,演绎东江水韵之美
i东莞 2021-08-12 19:52:20

今年5月1日,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一期开放。自此,这里成为人们江边漫步的好去处。“白鹭翩飞,繁花点缀”迷人景象从纸上蓝图变成了美丽现实,带来了哪些具体启示?答案是:向水通达,提供多游径体验;生态营造,提供多样化生境;丰富功能,激发场地活力;增强识别,演绎东江水韵之美。

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二期工程计划明年年初动工并于年底前对外开放。此时,上述三江六岸滨水岸线建设示范做法显得更加宝贵。

(5839575)-20210812172103.jpg

二期工程计划明年年初动工

东莞中心城区“半城山色半城水,一脉三江莞邑兴”发展蓝图的实现,少不了“水文章”。三江六岸片区是东莞市中心城区的核心组成部分,总规划面积约48.7 平方公里,依托三条水系,跨越五个镇街,形成延绵70 公里岸线的重要滨水空间。

如何用“美”与“景”串联起滨水岸线?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全长约17公里,是三江六岸内区位条件最好、发展基础最为成熟、历史文化资源最集中的地区。按照“城市经营、串藤结瓜、市镇共筹、多方共建”的理念,串联了可园、金鳌洲塔、下坝坊、鳒鱼洲、莞城骑楼街等多个重要历史文化资源,是集漫步道、跑步道和骑行道于一体的滨江慢行系统,可带来闲适、恬静的城市出行体验,实现“望得见江、触得见绿、回味历史、体验惬意”的慢生活。

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一期建成开放,带动各镇街滨水岸线的建设热情,给广大市民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按照“先贯通、后提升,先示范、后推广”的建设策略,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二期、三期工程、跨东江慢行桥,乃至三江六岸片区全域70 公里的石碣镇、高埗镇、东城街道的岸线项目将陆续启动和建成。同时,垂江通道建设也在加快启动,方便市民到达滨江公共空间,共同享受城市建设发展的成果。

目前,东莞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现场指挥部正全力推进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二期工程建设前期工作,计划明年年初动工并于年底前对外开放。

(5839577)-20210812172112.jpg

提升城市品质的示范做法

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的建设与探索,旨在为我市提升城市品质提供如下示范做法:

向水通达,提供多游径体验。梳理通达到滨水空间的多条慢行道路,形成交通及视觉通廊,整理内部交通,形成骑行、跑步、漫步三线滨江游径。新建4 座特色慢行连接桥,建立便捷的两岸慢行沟通,形成一期特色慢行环线,促进两岸市民的沟通交通。

生态营造,提供多样化生境。尊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于原有自然机理,进行人工辅助,为原生动植物打造高价值的栖息地。通过局部滨岸生境修复、湿地生境营造、岛屿生态修复、林地生境营造,打造适宜生物生存的多样化生境空间,追忆场地原生生态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生态开放空间。

丰富功能,激发场地活力。结合周边地块性质及人群的需求,对现有场地进行重新定位,将滨水岸线空间划分为一个生态岛屿区、三个活力节点以及带状休闲江岸区。采纳岸线使用者的实际诉求,结合东莞本地人群的生活特点,设置容纳家庭活动、团体活动、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多种场地空间,增加更多亲水空间,策划滨水岸线多种类型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市民,激发滨水岸线活力,使滨水岸线产生持久的吸引力。

增强识别,演绎东江水韵之美。融合东莞本地文化,将滨江美景、江岸古塔的意向以现代设计手法进行的演绎,打造新时代滨江美景新意向,形成与东莞水道特大桥交相辉映的特色标志,成为“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标识,演绎现代化的东江水韵之美。

文字:付碧强 图片:郑志波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