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档案·东莞记忆》(一)第一声心跳|1924年,东莞第一个中共支部在东莞中学成立
i东莞 2021-06-15 17:26:26

又是一年凤凰花开季。走进东莞中学,这怒放的凤凰花飒飒而生,满树的繁花火红耀眼,如团团火焰在枝头点燃。

在这座百年名校里,这把红色的代表旺盛生命力的火焰从创办伊始便一直燃烧,直至1924年中国共产党东莞第一个支部在此成立,从此革命之火在这里大放光芒,照亮了人们的心。

今天,让我们重入东莞的革命摇篮,一起重温东莞的革命历史。

▲中国共产党东莞第一个支部成立处旧址石碑

中共东莞党支部成立

中共东莞支部遗址石碑、中共东莞中心县委遗址石碑、东江纵队纪念浮雕、革命名人碑……这些矗立在东莞中学校园内熠熠生辉的红色地标,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已串成了一条红色足迹线路,守望着先驱精神,传承着先驱遗志。人才辈出的东莞中学,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是一方敢为人先的创新之地。这里孕育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中国之崛起而奋斗,留下了无数红色的印记。

来到北区校园科学楼前,有一块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东莞第一个支部成立处”的石碑。石碑上面的小字写着:“此处为当日学生宿舍遗址,1924年春,广东省党组织派莫萃华入住莞中学生宿舍,发展组织。是年冬,于此成立中国共产党东莞县第一个支部。”

石碑所立之地,是一块英雄的红色土地。寥寥几行字,却镌刻了东莞革命的光辉历史,激励后人接续奋进。

▲莞中校史馆

上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如火如荼。1923年夏秋间,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代理书记阮啸仙派莫萃华回东莞组建青年团组织。当年10月,莫萃华在洪屋涡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直辖东莞支部,成员7人,莫萃华任支部书记。

1924年6月,蔡如平、蔡日新被委任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回东莞开展农民运动。同年11月,莫萃华等被吸收为共产党员。同年12月,他们组成中共东莞支部,隶属中共广东区委,莫萃华任支部书记,机关设在东莞中学,这是东莞的第一个中共支部。

▲校史馆内关于莫萃华同志的记录

莫萃华同时兼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东莞特别支部书记,党、团组织合在一起活动。莫萃华的活动地点主要在东莞中学学生宿舍。他在东莞中学积极宣传马列主义,把《向导》《少年先锋》《共产主义ABC》等进步书籍介绍给进步学生,发展党团组织,先后吸收李本立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1925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称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

中共东莞支部的建立,是东莞人民政治生活的一个重大事件。从此,东莞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1949年10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开进莞城,东莞正式宣告解放。

▲中国共产党东莞第一个支部成立处所在地旧址目前是东莞中学的科学楼

红色血脉正在东莞中学赓续传承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当年齐聚爱国青年探索救国存亡道路的地方,早已远去了鼓角铮鸣。如今,学校在宿舍故址建立石碑以作纪念。跨越了一个世纪,这块古老的土地承载着红色记忆,崭新的教学楼把校园装扮得生动鲜亮,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是接续奋斗的莘莘学子,他们接过了前辈们的革命薪火,正在书写东莞中学新的时代篇章。

100多年来,东莞中学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之才。爱国将领蒋光鼐、著名古文字学家容庚、中国工程院院士毛炳权和何镜堂、北京点击科技董事长兼总裁、新浪网创始人王志东等均毕业于东莞中学。历经几代人传承与创新,东莞中学已经成为一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百年老校。

▲莞中内的浮雕像

“东莞中学一直有这种革命的传统,师生都比较追求进步,比如说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北京读书的莞中学生积极地参加五四运动,他们都有一种家国情怀,中共东莞第一个党支部选择在莞中成立,应该是有其历史渊源的。”东莞中学副校长周剑光介绍道。

“我们的学校除了有非常多的红色纪念景点,我们还在校史校本的课程以及课堂上学习东莞党史和莞中校史,我们认识到,东莞党史充满了血和泪的光辉,那么作为莞中学子,我们更应该将这种革命精神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东莞中学高二(6)班钟晓蕾说。

今年,东莞中学将开展一系列党史学习教育,通过 “第一个中共东莞支部遗址”宣传、校友“红色故事”党史系列报告会、党史进课堂、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旅游以及发挥德育实践基地的作用来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老师、学生、校友充分参与其中,贴近青少年爱好和需要,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学校德育工作,把红色文化和校园文化充分结合。

如今的凤凰花开,开在一个岁月静好的时代,开在每一个阳光温淡的上学日。珍藏了美丽红色记忆的莞中,燃起东莞第一粒革命火种,留下了永不消退的红色印记,正让这座百年名校激发着奋进的力量。

▲由东莞日报社、东莞市档案馆和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制作的《红色档案·东莞记忆》五集微纪录片已于6月15日全网宣发,扫一扫海报上的二维码即可观看

/ 延伸阅读 /

东莞中学:东莞革命人才的摇篮

创办于1902年9月的东莞中学,最初名为“东莞学堂”,后多次易名,1950年改名为“东莞中学”。作为进步青年集聚的知名学府,它的红色基因由来已久,是一所具有光荣爱国传统和革命传统的学校。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东莞中学学生联合县立高等小学400余人整队游行,并组织学界联合会分赴各区演讲。在莞城、太平、道滘、龙湾、曲海等地搜查销毁日货的同时,还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抵制日货;

——1924,广东省党组织派莫萃华入住莞中学生宿舍,中国共产党东莞县第一个支部随后成立;

——1935年,中国青年同盟东莞分盟以及“大同盟”“力社”等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成立,在“中青”东莞分盟领导下,东莞中学学生于同年12月16日举行抗日示威游行,响应和声援北平“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并成立学生救国会。

……

自爱国主义号角吹响的那一刻,无数革命先驱和仁人志士从这里诞生,他们怀揣伟大的救国梦走过黑暗长夜,踏过荆棘和深渊,在民族存亡之际奋不顾身,他们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莫萃华(1904—1929 ),原名莫进关,东莞洪梅洪屋涡村东北坊人。小学毕业后考入东莞中学,中途辍学,随父到广州做工谋生。1920 年参加粤军。在此期间,接受了革命思想,走上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李本立(1905——1933),东莞洪梅黎洲角人。1923年,在东莞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毕业后,进入东莞中学读书。在莞中求学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于1924年底,成为社会主义青年团东莞特别支部成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莫萃华的帮助下,建立团的外围组织——“新学生社”。

何鼎华(1914——1952),东莞莞城人。在东莞中学读书时,就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祁烽(1920—— ),曾用名祁嘉穗、祁山,东莞莞城人。1932年9月考入东莞县立中学,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东莞中学支部书记。

王士钊(1910——2005),东莞虎门南栅人。1933年在东莞中学当图书管理员,组织并参加学生运动。1935年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秘密革命组织——中国青年同盟东莞分盟书记。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东莞特别支部副书记。

王启光(1910——1992),又名王次华,东莞厚街西元村西门巷人。1935年,在东莞中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在日本东京参加左翼作家联盟。193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东莞特别支部书记。

王鲁明(1915——2003),原名王寿祺,东莞厚街大塘村人。1935年夏在东莞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青年同盟,当选为东莞中学学生自治会主席。同年冬,发动全校学生响应和支援北平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并成立东莞中学学生救国会,当选为主席。

袁鉴文(1914——2007),原名袁教民,又名袁福祥,东莞东城温塘人。1928年至1935年在东莞中学读书。在校组织革命大同盟,团结一大批同学进行爱国活动。1937年6月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

黄庄平(1917——1995),东莞石排镇沙角村人。1936年在东莞中学读初中,加入中国青年同盟,组织秘密团体众生研究社,并以此为阵地,学习进步书籍,宣传抗日救亡。

张如(1911——1999),原名张广业,又名张虞,东莞莞城博厦人。1925年入东莞中学读书。1935年7月加入中共外围革命组织中国青年同盟,在东莞组建分盟并担任书记。193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文字:庄嘉颖 整理

资料来源:东莞党史网

摄影:李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