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城市在沉睡中苏醒,东莞人民公园里鸟鸣啾啾,清风拂面,跑步练剑耍太极,还有粤音袅袅,一句“早晨”,道出一座城市的安闲宁静,市民享受生活的笃定与自在。
东莞人民公园就是这样一个能让人内心安静,从容享受生活的所在,红桥绿水,荷塘月色,竹树夹道,到处鸟语花香。亭台阁楼里有欢声笑语,绿树红花间游人漫步闲庭。
东莞人民公园同时还是一个处处闪耀着红色光芒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盂山山顶上的东莞革命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园内还有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成立遗址、东莞抗日亭碑、东莞青年抗日同志会遗址等,是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和东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盂山上,凭栏遥望,湖光山色,亭台若掩,在这个风景绝美的地方,东莞革命烈士纪念碑庄严矗立着,碑上镌刻的金色文字,不禁将人的思绪带回那段峥嵘岁月。曾经,身在东莞的诸多革命志士挺起胸膛,走进硝烟,换得如今岁月安稳。瞻碑缅怀,回看征程,催人珍惜眼前,奋发进取。
青山为证 烈士不朽
始建于1913年的东莞人民公园,是莞邑境内历史最悠久的公园,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坐落在东莞人民公园盂山顶的东莞革命烈士纪念碑,是园内最为宏伟的纪念建筑。为纪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牺牲的东莞籍烈士,东莞县人民政府于1959年建此纪念碑。碑高16米,以麻石砌成方柱形,上面刻着“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字,苍劲有力,尽显英雄之豪迈。
在占地约3600平方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园内,放眼望去,纪念碑背靠绿林,青松翠柏作衬,整座碑园绿树葱茏,环境幽静。
如今的东莞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园,是几经保护和完善后的样子。2004年,在原有的基础上,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麻石道的两侧,增设了四座反映东莞革命斗争历史的群体石雕,分别以“工农革命”“抗日烽火”“解放斗争”“欢庆胜利”为主题,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历史节点的东莞革命先烈形象。石雕之下,配以简短的解说文字,让前来参观的市民更加了解东莞的革命斗争历史。逢清明节、重阳节等重要节点,都会有很多游客来到这里开展各种红色文化活动,祭奠先烈,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
硝烟散去 英魂永存
盂山山顶一侧的亭子里,是东莞抗日亭碑,这是1988年为纪念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成立50周年而建。市民游客在亭子内休息的时候,还可以通过碑文的介绍,了解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在榴花等地抗击日军的事迹。亭中碑文更是勉励后人,永远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革命前辈,不要忘记革命先烈。
抗日亭是四根圆立柱支撑的琉璃彩瓦铺成之圆赞式屋顶,面积约18平方米。亭中有1993年12月由东莞市人民政府立的一块石碑,简要叙述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在榴花、峡口、西湖、京山等地抗击日军的事迹。战火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抗日亭依然向世人讲述着东莞人民英勇抗战创造的光荣历史。今天的抗日亭已成为人民公园的一处景观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烈士伟绩 薪火相传
从盂山顶下来,往西门方向走,“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成立遗址”纪念碑就在路旁。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消息传到东莞,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争取国民党县政府的同意,以县社训总队名义组建一支抗日武装部队。这支抗日武装称为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
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遗址位于人民公园内,历经岁月风雨的洗礼,几间土坯房已化入泥土之中。2016年10月,在遗址处设立“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成立遗址”丰碑,向世人展示壮丁队英勇抗战事迹。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成立后,进行了抗击日军的“榴花塔阻击战”等战斗,后来还发展成为威震南粤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
进入公园深处,在绿道右侧,是一座二层高黄色外墙的建筑,这里是东莞县博物馆旧址。全国抗日战争时期,东莞县青年抗敌同志会于此地成立。1937年12月,中共东莞中心支部通过广泛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国民党东莞当局的支持,发动群众建立东莞县青年抗敌同志会和东莞县妇女抗敌同志会等抗日群众组织。这些抗日团体的骨干成员,后来大部分加入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走上战场保家卫国。
翠柏葱葱,纪念碑前,红色革命遗址依然向世人讲述着东莞人民英勇抗战创造的光荣历史;百年初心,百年征程,无数革命先烈在东莞这片热土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在这里留下红色的印迹,处处闪耀着红色的光芒。
文字:王红林
摄影/视频:梁盘生 实习生 梁铭贺
编辑:陈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