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迎来了难得的清冷,10度左右,基本是探底的温度了。再配上连续阴天,屋里屋外都拔凉拔凉的,早上不愿出被窝,忍不住想起小时候冬天早起上学的一些细碎往事。
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在炉火熄灭的夜晚冻了一晚的棉袄,像柔软的冰块。先起床的父母,或者生起炉子,帮孩子把棉衣烤热,或者把小孩的棉衣放进被窝一角捂热。
我小时候,起床气很大。叫晚了,我就各种发脾气哼唧哭闹。爷爷为了准时喊我起床,早早就爬起来,生好炉火,烤好衣服和馒头。然后温和地说:“孙女,该起床了。”从来没有大声急迫地催促过。
寒冷让人更想念那些温暖的人。这样想时,寒冷也变得亲切了。
讲一本特别冬天的绘本,《猫头鹰与冬日的月亮》,封面就是扑面的冷,明蓝底色,像极了北方故乡凛冽的夜空,冷到云朵都散去,冷到灰尘无处存身。月亮金黄瘦小,躲在一边,枯树寒枝上积雪一厚层,巨大的猫头鹰侧头卧在树枝上。忽然理解为什么猫头鹰被定义成动物中的智者,别的动物可以用冬眠或夜眠忘记寒冷,作为夜行者的它,无法躲避,要在寒夜里要对着月亮独自思考。
木刻风的画面,黑白蓝灰几个简单的冷色调,也和冷寂非常配。连日大雪之后,这只毛腿渔鸮(猫头鹰的一种)饿坏了,它用冷峻的眼神注视着月夜下的森林,夏天捉鱼的河流如今已封冻,大雪掩藏了各种生机,一片沉寂中,毛腿渔鸮踩落云杉上积雪的声音都仿佛听得见,一只野兔出现,毛腿渔鸮飞身跃起,巨大的影子罩向野兔。一场猎捕,让冷夜更寒肃。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图画版的《动物世界》,让我们看尽食物链的无奈,也麻木于食物链的残忍。
好的绘本故事,一向更看重传递光芒与温暖。在孩子认识一个客观的世界之前,先种下在内心种下温良柔软,是我一直坚持的观念。
一阵“哱哱”的叫声吸引了毛腿渔鸮,它反身飞向那叫声,它,遇到了爱人。
超级佩服作者的巧思,既让野兔活下来,又特别自然熨帖。再冷酷的生存现状,也无法淹没爱的温情。纵然是冷饿交加的茫茫雪夜,幸有人相伴取暖。
何以驱寒,最是有所爱和被爱。
文字:段利华
图片:段利华
编辑:宁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