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中
东莞市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排名全省第一
凭什么?快来看看吧!
12月12日至14日
广东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省教育厅在广州举办学习贯彻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培训班
东莞市教育局在会上介绍了体育方面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东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教育现代化建设规划并同步推进,大力推进学校体育“五大工程”,不断优化学校体育工作格局,促进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
推进课程提升工程
确保开足开齐开好体育课
突出校本化教学体系建设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2019年印发《东莞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指南(试行)》,围绕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指导学校“一校一案”构建校本化课程教学体系,健全课程课堂教学和课外锻炼的实施途径。
突出结构化教学变革
坚持以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统领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推动体育课堂教学从碎片化向结构化转变。以“高效课堂”、“智慧课堂”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为抓手,探索“教、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教学实施上,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掌握一至三项终身受用的运动技能。
突出联动化教研建设
建立“市、片区、镇(街)、学校”四级联动的体育与健康教研活动体系,开展线上与线下、研讨与实践、聚焦与分散等相联动的体育教研活动。近两年获教育部学校体育优秀改革成果奖2项、省以上教学成果奖5项。
推进阳光体育工程
完善学校体育活动体系
强化课外体育活动
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从2008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覆盖全市中小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保持大课间体育活动持续化、常态化开展。总结近年来家校共育做法,2020年制定《东莞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指引(试行)》,健全中小学生体育运动家校联动机制。
完善竞赛活动体系
建立教育、体育部门联合办赛的工作机制,完善市、镇、校三级校园体育竞赛制度,合理规划市级学生体育竞赛项目,每年联合举办全市中小学生(青少年)篮球、足球、田径等20多项赛事,体教融合取得较好成效。在群众性比赛中,2014年在全国首创全市小学生运动能力展示活动,至今已举办5届,每届市、镇两级展示活动参与的学生人数超过2万人,该活动2018年获评教育部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和条件保障体系建设优秀改革成果。在竞技性比赛中,2018年获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学校体育组团体总分第三名,金牌、奖牌数位列全省第二;2019年我市学校包揽广东省中学生篮球锦标赛高中组和初中组冠亚军,2019年“省长杯”青少年足球联赛获得中职组冠军。
打造体育特色学校
制定《东莞市体育项目传统学校评估标准和评分细则》,每三年认定60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设立特色学校市级专项补助资金,十三五期间发放补助资金近1000万元,促进打造体育特色学校。全市共创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78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25所、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学校2所。特别是在篮球特色发展方面,成效显著,为全国篮球职业联赛、甚至国家篮球队输送了一批优秀篮球运动员;2020年市教育局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单位,被教育部纳入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满天星”训练营名单。
推进健康监测工程
完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
率先开展学生体质监测
2017年我市率先组织实施全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2018年实现全覆盖对各个镇街进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并在当年全省首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学生体质优良率排名全省第一。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水平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全省领先。
强化体育教学质量监测
坚持“体能与技能相长”教学主张,以体能训练和技战术学习为主体,制定《东莞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和常规(2020年版)》,对学生每节课的运动、练习的密度和强度提出具体规范。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育与健康监测,强化课堂教学质量监测,规范体育课堂教学。
扎实推进监测结果应用
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体育评估情况纳入对属地教育管理部门和直属公办学校校长考核内容,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合格率和优良率纳入对属地政府教育履职评价的考核项目。完善学生健康档案管理机制,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掌握运动能力情况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推进体育强师工程
提升体育教学育人水平
提升体育教师配备水平
采取招聘编制内教师、人才引进、临时聘任专任教师、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吸引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有体育特长的人员从事体育教学,足额配备体育教师。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应配体育教师4186人,实配体育教师4315人,超额配备129人;高中应配体育教师231人,实配体育教师325人,超额配备94人。
加大体育教师培养力度
多渠道组织开展分层分类精准培训,建立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教研团队,搭建研修学习活动平台;做好区域教学展示活动,搭建教师技能大赛、教学比赛、论文评比等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目前有市级以上体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共76人。在2015、2018年广东省第三、四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我市代表队取得团体总分一等奖、10位参赛教师均荣获个人一等奖;在全国第三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我市代表广东省参加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10位参赛教师均荣获个人一等奖。
推进设施达标工程
强化学校体育工作保障
从2015年起推动实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达标工程”,把学校体育设施列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的重要考核内容。定期组织开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条件抽查工作,不断完善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器材建设和配备水平。2019年我市体育经费支出达到2.13亿元。此外,我市建立健全校园体育活动意外伤害及责任保险制度,着力提升学校体育安全风险防范工作水平。
下来,东莞市将认真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文件精神以及此次培训班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体育教育制度改革,大力提升体育教育工作水平,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为推动新时代教育水平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