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家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参与健身和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不过,近日虎门中医院紧急收治的一位病人的遭遇,却值得给你提个醒。
10月21日,35岁的宋女士慌慌张张地来到了虎门中医院就诊。她平时忙于工作,很少进行锻炼。前些天,她去健身房踩动感单车,踩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两边大腿都有点不适。为了锻炼更充分一些,宋女士没有停下来,依然坚持不放弃,持续得踩呀踩,甚至她还为自己的坚持和毅力暗自得意。
回家之后,她的双侧大腿肌肉开始酸痛,她认为这是运动的后遗症,所以也没有太当回事。不过,等休息之后症状没有减轻,反而逐渐加重,双侧大腿肌肉酸胀、疼痛,蹲下、起立都感到困难。此外,还有个异常的情况,她上厕所发现自己的小便像浓茶一样。
在医院抽血检查发现,宋女士的肌酸激酶高达96179.0 U/L,竟超过正常上限的一百多倍,于是她被紧急收入了虎门中医院内二科(风湿免疫科/肾内科/内分泌科)进行治疗。经完善其他检查结果,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和特发性肌炎后,宋女士被诊断患上了“横纹肌溶解症”。
由于指标太高,已经是超级危急值,科室紧急处理,对症治疗。经过一系列救治,让宋女士的症状迅速得到缓解,各项指标得以控制,避免了病情进一步加重。在治疗一周后,宋女士好转出院。
什么是“横纹肌溶解症”?横纹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骨骼肌,或者说就是肌肉。虎门中医院内二科主任别昕介绍,横纹肌溶解症就是由于挤压、运动、药物等原因所致横纹肌细胞被破坏和溶解,导致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肌肉细胞内的成分进入细胞外面及血循环,引起的人体内环境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并进一步导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综合征。
像宋女士这样因为剧烈运动而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患者并不是个例。比如,在马拉松比赛之后,也会有该病的案例出现。这与患者盲目加大运动强度,或者盲目进行某个项目训练,但对运动规律不了解、不科学、不系统有关。
据悉,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典型症状为“肌肉无力、肌肉疼痛、茶色尿”三联症。其临床表现包括局部表现及全身表现。局部表现为受累肌群的疼痛、肿胀、压痛、无力。全身表现包括周身不适、乏力、发热、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等。
有数据显示,30%的横纹肌溶解症患者会出现急性肾衰竭,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如尿常规、生化及肾功能检查等,判断有无肌酸激酶、肌酐、尿蛋白的升高等,一旦确诊应马上住院接受系统诊治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小链接:
怎么预防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
1、运动要循序渐进
对于平时缺乏运动和体质较弱的人,在第一次参加锻炼的时候尤其要注意控制运动量。训练的持续时间、强度等要逐步增加,否则就会将“健身”变成伤身。
2、注意天气环境因素对运动安全的影响
避免在阳光直射、炎热潮湿的夏季中午进行大运动量训练。运动前补充足够的水分,鼓励少量多次饮水。
3、掌握简易的运动过量自测方法
青壮年运动后,每分钟心跳不超过140次,小孩和老年人不超过120次。如果运动后出现了肌肉疼痛、乏力、肌肉痉挛、肌肉肿胀触痛、或伴有恶心、全身不适,少尿,尿色加深等症状,需要及时来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文字/钟晨
摄影/无 视频/无
编辑/钟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