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一家芯片研发公司的科研人员测试蓝牙耳机芯片。南方日报记者 钱文攀 摄
智能音箱、运动相机、行车记录仪、平板电脑……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电子设备里,或许就藏着一颗珠海“芯”。
集成电路是电子产品的“心脏”,也是国家的“工业粮食”。鲜为人知的是,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版图中,珠海的产业地位不容小觑。数据显示,2019年珠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72.47亿元,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业产业规模达68.3亿元,位居全国第八、全省第二。
在广东这个电子信息产业大省中,“小而美”的珠海为何能占据产业优势,在全国各地同场竞技中成为一匹“黑马”?
随着集成电路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如何实现产业突围,成为珠海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加快提升能级量级的重要一步。
A 产业规模居全省第二
珠海凭什么?
今年年中,珠海集成电路设计行业连续传来好消息:全志科技荣获“中国十大IC设计公司奖”;博雅科技成功研发国内首颗50nm 256M NOR Flash(闪存芯片),并已实现量产。
这些成绩在业内不可小觑。从产业数据来看,珠海集成电路产业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2019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为72.47亿元,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业产业规模为68.3亿元,位居全国第八、全省第二。
随着集成电路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珠三角、西安、成都、武汉等地纷纷发力。在高手如林的产业布局中,珠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凭借什么跻身全国前列?
业内人士将其原因归结为:起步早、基础好、发展快。
上世纪90年代,毗邻港澳的珠海就吸引了一批集成电路投资者。1986年,国内第一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成立。随后,1993年珠海便成立了首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珠海亚力电子有限公司(炬力集成的前身),逐渐发展成当时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龙头。
之后,亚力如同珠海集成电路设计业的“蒲公英”,人才流动自主创业,为珠海大大小小数十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培养了产业人才。
从最初MP3解码芯片、SD卡等存储芯片,到后来的平板电脑处理器、智能影音设备等,珠海这一批芯片人才队伍在行业的不断更迭中发展壮大,成为珠海在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中最宝贵的核心资源。
现今,珠海在移动嵌入式SoC芯片、打印机主控SoC芯片、金融IC、车用半导体、存储器、航天电子芯片等多个领域,已经拥有纳思达、欧比特、博雅、英集芯等多家在国内排名前列的领军企业,积累了丰厚的技术优势。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珠海在人才和技术双驱动下,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稳健发展。在今年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珠海1—9月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仍然实现同比20.02%的增长率,展现出行业发展韧性。
值得一提的是,珠海早期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布局,也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珠海拥有格力、魅族、金山、天威等一批国内外知名整机系统企业,这些企业为芯片设计研发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从而提升珠海芯片设计研发的市场竞争实力。
B 做强做大全产业链规模
珠海缺什么?
尽管在芯片设计业占据优势地位,但珠海要实现集成电路产业整体突围仍需努力。
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集成电路产业营收规模约800多亿元,广州约100多亿元,珠海仅有60多亿元,珠海产业规模总量仍然偏小。
设计研发、制造封装、测试、系统应用等环节,构成了一条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一直以来,珠海集成电路产业营收绝大部分源于设计研发业,而处于其他环节的企业数量不多、体量不大。“珠海要强化设计的标杆地位,同时需以政策引导加快补齐产业链薄弱环节。”珠海市发改局有关负责人说。
不久前,珠海发布《关于促进珠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扶持珠海“芯”给予政策倾斜。珠海提出,将进一步支持做大规模、做好高端芯片,一方面是设计企业的规模力争达到300亿—400亿元,另一方面是骨干企业的芯片设计水平引领全球创新;同时,通过珠海规模强大的芯片应用市场,向上游实现产业辐射和拉动,包括AIOT智能家居核心芯片、云计算和信息安全芯片、5G+工业互联网芯片等。
集成电路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基础研究平台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珠海目前已有一些基础研究平台,但它们服务中小企业能力弱,对于产业的支撑作用还不够明显。”业内人士指出。
为此,珠海针对产业痛点一一制定政策,如提出对集成电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费用按其服务企业数量,给予年度最高500万元补贴。
与此同时,为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强链补链,在制造领域,积极引进IDM企业,推动现有领军企业建设特色工艺生产线和中试研发线,形成IDM模式;在封装领域,积极引进先进封装技术和团队在珠海实现产业化。其中,在企业引进落地阶段,珠海给予项目落户和增资奖补支持,最高可达1亿元。
强“芯”路线图已然绘就:到2025年,珠海力争形成若干家年产值超过10亿元和2—3家年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的芯片设计企业,全市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规模达到1000亿元。
记者获悉,接下来,珠海各单位将出台配套的实施细则,让企业尽快地享受优惠政策。
C 联动澳门做强“珠澳芯”
珠海怎么走?
集成电路行业发展周期长、投资大,将政策和资源用在刀刃上,走出“珠海特色”的产业道路,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1—9月,珠海共引进集成电路项目17个,投资额152.5亿元,其中重点项目包括BIH集成电路设计、芯耀辉科技IP核项目、集创北方芯片设计项目等,这些附加产值高的设计企业,将助推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而在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珠海也正计划引进一批高质量的前沿技术项目。今年,珠海市投资促进中心编制《珠海市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招商等重点项目目标库》,共筛选了183家市级重点招商目标库企业,其中集成电路企业近50家,包括了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设备、集成电路封测等不同领域。
在精准化招商引资的同时,珠海如何做好自身产业培育?业内人士提出,一方面要用好高新力量壮大设计业优势,另一方面要做好珠澳合作这篇文章。
截至去年底,珠海高新区拥有集成电路设计企业68家,从业人数2000余人、约占全市该产业从业人数的六成,集成电路产业集聚效应显现。高端芯片研发制造创新能力较强,2016—2018年,全区业内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别达到4.78亿元、4.75亿元和5.52亿元。
今年,珠海提出要谋划建设深珠合作示范区,伶仃洋两头的两个经济特区将迎来更深入的合作。根据规划,省内的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珠海与深圳都将要发展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汽车产业集群、先进材料产业集群、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等,相似的新兴产业布局将会为两地集成电路产业合作提供沃土。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存在区域差异,珠海要发挥比较优势,携手澳门领先科研力量进行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协作。”珠海市国资委产业顾问龚斌表示,澳门在电子信息领域科研实力强劲,将会为珠澳联动发展带来机遇。以澳门大学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去年该实验室的芯片研究论文在国际权威ISSCC固态电路大会发表量居全球第二,研究成果屡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
产业合作,人才先行。珠海提出,要加快建设国际集成电路创新人才高地,充分发挥横琴新区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作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管理和服务体系,支持港澳青年来珠海进行集成电路创新创业。
此外,珠海还将拓展空间载体服务珠澳产业合作。“计划依托横琴科学城高标准建设国际一流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园区。”珠海市发展和改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珠海将研究制定专门办法,促进集成电路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与合作。
■数读
珠海部分科创实力数据一览
全市共有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1家,省重点实验室4家;各级新型研发机构33家,其中省级以上的新型研发机构16家;省级以上的创新平台累计达295家,其中涉及集成电路产业的科技创新平台5家。
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全市共有71家企业、88个项目,参与了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的申报,其中格力智能装备、塞纳科技等承担的23个项目被立项支持,累计获得超过2.5亿元经费支持,对欧比特宇航科技公司领衔的35个项目予以合计8300万元经费支持。
全市累计入选省创新创业团队8个,获得省财政支持1.7亿元,评审了市一级的创新创业团队78个,总支持经费超过5亿元。其中,集成电路领域相关创意创业团队有20个,占比超过了23%。
●南方日报记者 黄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