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新诗集《白鹭飞》面世!东莞作家刘大程:做一个有灵魂的写作者
i东莞 2020-11-04 17:20:44

来莞工作生活20年,作家刘大程在东莞这块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感受着一个时代的发展变迁,用一首首诗歌、一部部长篇小说记录留存时代前行的足迹与印痕,与东莞这座城市一起成长。

“东莞是我的第二故乡,作为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它的多元化,在写作上给我提供了多种经验和感受。”刘大程说。

近期,刘大程的第五部诗集《白鹭飞》出版,这是他这些年来在诗歌创作上的一个小结。而他的第四部长篇小说《黄兴》也已完稿,预计将于明年面世,这也是他继《袁崇焕》后的又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值得期待。

诗歌

一个时代或明或暗的烙印和缩影

刘大程开始文学创作是2001年从湘西老家来东莞之后,“二十年前我并不知道自己会走上诗歌的道路——尽管早年就爱好文学;是南下,是打工,促成了我与诗歌的相遇,这一相遇,就难舍难弃了。”

为何是诗歌而不是散文、小说,抑或其他?

“进厂打工后,发现街边书摊上的很多打工杂志发表有诗歌,我心想这样的作品我也能写呀。”于是,刘大程就写上了,并不断向外投稿,然后不断被各种刊物发表,“每首诗还有三五十元不等的稿费,这是一个不小的鼓励。”从各种打工刊物到《诗刊》《诗选刊》《作品》等纯文学刊物,刘大程很快在诗坛崭露头角,长诗《南方行吟》曾引发不小反响。

当初选择写诗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时间。“那时工余时间有限,而诗歌短小精悍,只要构思好了,写起来很快,很适合这种情况下写作。”刘大程说。

就这样,刘大程一边为生活忙碌,一边为内心写诗;一边是沉重,一边是飞翔。今年9月,他的第五部诗集《白鹭飞》出版。该诗集是刘大程这些年在诗歌创作上的一个小结,收录他近些年创作的诗歌作品118首,其中大部分诗作曾发表于《诗刊》《民族文学》《诗选刊》《星星》等刊物,有的作品收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文学中国》等选本,并获得多个奖项。

“诗歌对我来说是一种寄托。其中的大部分作品,是我人生旅途的一卷青春底片,还是一个时代或明或暗的烙印和缩影。有快乐,有忧伤,有现实,有梦幻,有唯美,有直击,有低回,有向往……于我而言,诗歌写作的意义,就在其中。”刘大程说,“当然,现在已不止于此。”

刘大程在诗歌创作方面的种种探索实践与成就,广受赞誉。著名诗评家、诗人、《诗刊》主编李少君评价称,大程凭着他质朴的情感、本能的人性醒悟和道德良知,记录下他所看到的-一切,写下他对一个时代的全部感受与对美好世界的期盼,“难能可贵的是,大程还并不丧失希望,他的诗里,常流露出对于亲情、友情、爱与温暖的依恋与感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因此,他的诗里也就还有一分暖色与亮色。这些诗,或描写自然景象,或表达细腻情感,或怀念友人家乡,写得优美动人,温馨感人,同时也体现了大程作为一个诗人的多面性。”

小说

表现更为复杂广阔的社会生活

在诗歌创作取得一定成就后,刘大程又转向与诗歌截然不同的小说领域,“诗歌的特点,在片段式表达上有它的优势,但在表现复杂广阔的社会生活时,需要用小说这种体裁。我不会放弃诗歌,有感觉的时候也会继续写,它属于内心和灵魂中电光石火的部分,而小说则是一个更丰富纷繁的世界。”

刘大程最早写的小说,是发表在《飞霞》《东莞文艺》等刊物上的短篇小说。因彼时业余时间紧张,写得很少。后来又在《作品》《山花》等刊物发了几部短篇。不过,自己感觉很一般,就停了下来。等到时间支配自由很多后,他便开始琢磨写长篇小说,力图让作品走市场。

带有自传性的《东莞梦工厂》,是刘大程继出版《行走的歌谣》《南方行吟》等四部诗集后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于2014年1月面世,被称作是“一代漂泊者的心灵史”。接着,他又写了同样带有自传性的《湘西童年》。这部长篇小说以一个少儿的成长经历和视角,讲述了20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和八十年代早期,在神秘色彩浓厚的湘西山村发生的系列故事,呈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前后湘西山村的生活气象,透露着历史转折期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之后是长篇历史小说《袁崇焕》。“为什么要写这部呢?因为袁崇焕是东莞从走出去的著名历史人物,这引起了我的注意。随着了解的深入,他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让我感动,悲惨遭遇让我感到同情和悲愤,于是想写一写。”这部长篇,花了刘大程一年的业余时间,也是他第一次写历史小说。为了写好这部书,他先后查阅超过500万字的历史资料。

今年受疫情影响,宅家的日子,让刘大程完成了另一部43万多字的长篇历史小说《黄兴》。

“每当我读民国那段历史时,就会为一些人物所感动,黄兴是其中很典型的一个。他的‘笃实’‘无我’、勇敢无畏、百折不挠、襟怀坦白等品质,让我肃然起敬,也觉得是中华民族优秀人格精神的体现,而他悲情英雄的一生,又让我唏嘘不已,因而决定写他。”什么时候与读者见面?刘大程告诉记者,目前出版社正在审稿,“这部作品属于重大题材,所以审稿也比其他类书稿更严格,还需等待,如果顺利的话,明年上半年会出版面世。”

写作

是一场不断唤醒的长跑

“写作是一场不断唤醒的长跑。这个唤醒,包括唤醒作家的生命感、疼痛感、感受力、洞察力和灵性、悟性及对人性、价值的反复审视。”谈到文学创作,刘大程如是说道。在他看来,唯有如此,一个作家才会具有高度和广度,“在短期内爆发式完成代表作品的作家,有,但还是很少;更多的作家都有一个不断探索不断突破不断提升,最后找到并成就自己的过程。”

刘大程认为,作家只有保持不断唤醒,才能保持清醒和冷静,明了自己,看清万物,形成自己的格局,成为一个有灵魂的写作者,“文学创作需要求新,但也往往是带着前辈的启示前行,当然自己的用心是关键。”

之所以强调保持不断唤醒的状态,还因“写作的惯性很顽固”。刘大程称,有时明明知道作品中的不足之处在哪里,但就是下不了决心去改变。写诗时,推倒重来,成品与初稿迥然不同是常事,但对于小说,他觉得自己还不够狠,写好了,校好了,出版社也愿意出,就放过了那些不足。

“因而,我需要唤醒一种更强大的力量,来对抗这种惯性和妥协。”刘大程说他很羡慕那些能用几年时间来打磨一部佳作的作家,“长篇小说的创作本身就是作家综合能力的体现,除了把控作品的能力,对作家的体能和耐心都是一种考验。真正能做到十年磨一剑的作家是不多的,在那样的作家面前,我总有一种敬畏感。”刘大程坦言,目前的他还做不到,因为他用于写作的时间还是片段式的。

当被问到身为一位作家,如何在新时代体现担当作为,做到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刘大程如是回答:作家的创作有多种取向,而关注时代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人性和价值都具有不断寻求完善的必要,时代的呼吸,自然会被作家捕捉,并从中探察出万千气象,为真善美欣喜,为假丑恶难过,写出的作品在文学审美之外,还能给人以思考、启迪和希望。这是由文学精神和作家的使命感所决定的。这也才是真正无愧于时代的作品,与无灵魂的肤浅之作有本质区别。

作家简介

刘大程,籍贯湖南,现居东莞。苗族。原写诗,后开始小说创作。出版诗集《行走的歌谣》《白鹭飞》等五部,长篇小说《东莞梦工厂》《湘西童年》《袁崇焕》等三部。曾获广东省青年文学奖、东莞文学艺术奖、东莞荷花文学奖、新语丝文学奖等。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作协、湖南省作协、东莞文学院重点作品项目签约作家,东莞(横沥)文学创作基地成员。

延伸阅读

白鹭飞

我喜欢白鹭,拍着翅

在青山绿水的背景上飞

不必多,就那么一只,两只

乌瓦一片的村庄安静

被雨水、山风和体温磨光的地方史

铺在巷子里。不用看

我也叫得出那些散落田野吹落风中的姓名

你知道这斑驳的木窗

晴天的光线,雨天的霉味

但你不知道我至今还会携它在身边

一有空便打开,就着虚幻的山水

看白鹭飞

住在梦里的人被人摇醒

对梦呼喊的人住到了梦里

那在青山绿水间握着眷恋

拍翅而飞的单薄,只不过

一道没有答案的模拟题

一去不复返的人啊

我以为你会回来


周溪的月亮

雨后,月亮出来了,在天上

澄澈的月光照着东莞,确切说

照着周溪,我租住的小区

静下来的菜市场,篮球场,租房

紫荆树环绕的池塘

一种我叫不出名字的蝶形花,在路边

绿化带,悄悄开放

似忽略的青春

稀落的车声于边沿

如水滑过

路灯高高,谁是最后的夜归人?

晚饭后在超市,金碧辉煌的月饼提醒我

时已入秋

现在,我在露台上

就着凉下来的风看月亮

月色苍茫,把我久久地留住了

我发现头上的月亮

正不易察觉向周溪背面移动的月亮

还是二十年前旧宅黄杨树上的那轮

还是十五年前云贵高原旅舍屋脊的那轮

还是十年前粤西陶艺厂对面山巅的那轮

还是七年前深圳油画村窗外的那轮

也必将是,某个尚不知名的所在上空的那轮

这样的一轮月亮

是我一生的酒盅


全媒体记者 赵水平/文

受访者供图

全媒体编辑 钟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