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记忆|锦城云乐有冰粉
i东莞 2020-08-19 15:54:38

人物:茜茜

在莞时间:16年

魏晋左思一篇洋洋洒洒的《三都赋》里用“既丽且崇”形容成都,同时成都还有一个别名叫“蓉城”。因此在历史的帘幕下,成都总给我一种艳丽、华贵和高高在上的感觉,仿佛“天府之国”便只应天上有。

去年夏天,在外读书的我在南下返莞的路上往西偏折,心想索性到成都玩两天。和印象中的成都不同,下飞机真切踏足的那个成都,充满了烟火气。

大街小巷人山人海,火锅店一位难求,身边路过的行人操着一口浓重的四川话,处处是生活的气息。作为一个南方人,一点辣都吃不得的我来到成都,首先要解决的是舌头和胃的问题。

早就听闻四川人无辣不欢,而坚决要一尝四川火锅的朋友们让我无处可逃。因此来之前,我便打听好了,全然寄希望于火锅店里的“冰粉”,这也许是我唯一能入口的。

话说“饮水思源”,身在异乡的我在吃冰粉的时候,竟想起家乡的“清补凉”。东莞本地人大概不陌生,每逢酷暑,家家户户偶尔便会用绿豆、莲子、薏米、西米等材料熬制糖水,恰恰是丰富多样的食材合力营造出清补凉的鲜甜可口。

注重食疗的广东人认为清补凉可以润肺健脾,而我则单纯喜欢这一“舌尖上的清凉”。冰粉和清补凉不同,虽然在材料运用上也很丰富,但是冰粉作为主角,其身量便自然更大,其他葡萄干、蜜豆等材料只能是众星拱月。

清补凉当中不乏名贵药材,而冰粉却完全凸显成都接地气的特质,用最家常平凡的材料制作而成,配上一个塑料小碗,一把塑胶勺子,直接捧起便能带走。

相比之下,冰粉本身却有一种遗世独立的高贵感,晶莹剔透的外表活像一块水晶,放入口中冰凉清爽,嫩滑细腻。冰粉的口感搭配上葡萄干酸甜的味道以及花生粒、蜜豆等细碎的颗粒恰到好处,不觉甜腻,还带来了嚼劲。冰粉制作最后一步,是在其上浇入熬制的红糖,虽是最后一步,却有如点睛之笔,这一浇便把冰粉的主味奠定了。

走过许多的路,到过许多地方,每一座城市都有其风味印记,而每个人都会有对这座城独属的记忆和风物。于我而言,冰粉便是成都最值得记忆的名片,最地道的生活气的表达。

当天,我把冰粉的照片发上朋友圈,没有配文。一个识趣的朋友评论道:“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全媒体记者 冯静 实习生 李沅羲/文、图

全媒体编辑 钟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