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东莞23年,从工厂保安,到开了自己的眼镜厂,又跟朋友合伙开了汽车模型公司,成功上市新三板,现在转战国家高新科技环保企业,成为环保生物科技公司的董事,这是湖南邵阳人黄来云在东莞的奋斗轨迹。
他总是说,东莞是创业者的天堂,而自己在东莞的创业轨迹,和这座城市的产业发展和转型,几乎都是同步的,“特别感谢我所在的东莞,这座城市充满机遇,引领着我向前,而我只是万千在这座城市的发展和提升中,抓住机会的人中的一个。”
城市的发展和上升,成就了有心人,黄来云的故事,可以说是一个漂亮的“东莞小康轨迹”。
一开始
他来东莞当保安
每一个时代,都有特殊的印记,也有特殊的机遇。
1997年,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黄来云是万千来到广东,来到东莞的“打工仔”中的一员。
在此之前,他从部队退伍,在湖南株洲一家国营冶炼厂当工人,他清楚地记得,那会他每个月的工资是580块。在当地,这是超高薪。
“老家不少人都到了广东,大家都说广东是好地方。我当时也觉得,如果要发展,肯定是要走出老家的。恰好我一个战友,认识东莞长安一家眼镜厂的人事主管,就把我介绍来东莞当保安了。”黄来云说。
坐了30个小时的中巴,“人挤人,还有很多人搬着板凳坐在通道的那种中巴,我来到了东莞。一下子,第一感觉就是人,哪哪都是人,黑压压的都是人。”黄来云说。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生产力集中的年代,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年代。一个粗犷却又充满机遇的东莞,向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敞开了自己的胸怀。
黄来云这颗“小沙子”,算是特别幸运的一个,到处都是来广东求职的人,但因着战友的介绍,他顺利进到长安这家眼镜厂,当起了一名普通的保安。“那会,来东莞打工的人需要办暂住证,我一开始没钱办,每次查暂住证的时候,我就得跑到工厂后面的山头上躲起来。”
好在,他很快住进了工厂的宿舍,开始在东莞好好工作。
当兵的经历,加上勤劳肯干,黄来云进了老板的眼。两年的时间,他从保安升任人事部分主管,又到了后勤部经理。1999年,老板在长安又开了一个分厂,交给了黄来云打理。那一年,他才26岁。他把家里人接到了身边,孩子也在东莞上学,“我开始觉得,东莞已经是我的家了。”
几年后
他投身制造业赚得第一桶金
当了六年的厂长,原来的老板因为经营策略出了问题,关闭了工厂。“我那时候就在想,我是继续找份工作,还是自己做点小生意呢?我分析了一下,当时东莞的加工制造业红红火火,我想或许我也能尝试一下。”黄来云说。
说干就干,2008年,他几乎掏出打工多年的所有积蓄,租了厂房,招了二、三十个工人,做起了自己的眼镜厂。
这一步,黄来云显然走对了。就在办眼镜工厂的时候,他“单车变汽车”——拥有了人生第一台小汽车,一部日产骊威。
令众人大跌眼镜的是,眼镜厂才开了两年,并且经营得相当好,黄来云却决定关掉眼镜厂,和朋友一起开汽车模型公司。“当时眼镜加工行业红红火火,到处像我这样的小工厂小作坊,我觉得发展潜力肯定是不够的,而且也是要被时代淘汰的。”黄来云说。
他遇见了做模具的朋友,他觉得和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总是靠谱的,于是,黄来云果断关掉眼镜厂,和两位朋友合伙,办起了东莞市顺林模型礼品股份有限公司,专门做高端汽车模型。
东莞的产业从粗犷的加工产业,慢慢地提升到注重品质、品牌,在这样一个时期,逐大潮主动转型,确实是有魄力的事情。但转型的第一年,黄来云和他的两位合伙人,就差点捱不下去。
“2011年春节前,我们发了员工的工资,还了一些基本费用后,已经完全没有钱可以还供应商了。我记得当时供应商有开车堵厂门的,有抱着孩子来办公室坐着等还款的,年都没法过了。”黄来云回忆起那段往事,笑着说。
峰回路转的是,顺林获得了一家德国企业的认可,接到了大量的订单。2012年,顺林一下子赚了一千多万,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在东莞工作多年,我清楚地认识到了一点,就是你得实诚,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企业,都得实诚。当时我们攻下德国这个客户的时候,我们三个合伙人,三天三夜没睡觉,想办法如何提升我们的质量。最后,我们的保时捷车模,用的是保时捷真车的油漆来喷制的,苛刻的德国客户都叹服了,我们的产品,最终成了这个客户的免检产品。”黄来云说。
公司像“腾飞”一般发展,2014年筹备上市,2015年完成股改,2016年6月23日,顺林在北京敲钟,上市新三板。
到现在
他瞄准高科技环保行业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前几天在人才峰会上,谈到人才的标志时,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人才的标志不是学历和资历,而是这个人才是不是有自我进步的能力,不断地让自己更有智慧、更有见识、更有远见和更有创造力。”
按照俞敏洪的这个说法,黄来云是东莞这座城市转型中,典型的人才。
在顺林进行股改的时候,他已经又来了一次大转弯,这一次,他又跳到了一个全新的、他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微生物环保科技。
“有一次,有个朋友带了个教授跟我喝茶,我看那个教授谈论着河流、土壤、大气的污染,聊着自己专注于微生物环保科技项目的研发,我听得入了神。喝完茶,我便跟那位教授说,我们一起来做这个环保事业吧。”黄来云说。
喝一次茶,和一位学者聊了一次天,便决定投身高科技环保事业,朋友们觉得,黄来云“是疯了吗”?
那位教授叫张保安,是华南理工大学从事优势微生物环保技术研究的教授,“我觉得张教授讲他的技术的时候,很动人,他有情怀,有技术,我在东莞生活多年,我看着这里经济崛起,我看到这里的某些河流受到污染,也看到了大家希望重见青山绿水的决心,我觉得这事可以做。”黄来云说。
说干就干,公司选址在国家高新科技开发区松山湖,名叫广东中微环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黄来云成了公司董事,他从一个“环保小白”,开始钻研各种环保业务。
2015年公司成立,整个2015年和2016年,公司都在搞科研,2017年公司卖了几十万的微生物产品,但同时也完成了调试,建立起了国内第一条优势微生物生产线。2018年,公司入账几百万,2019年变成了几千万,而2020年,目标是翻番。
这家用优势微生物从事环保治理的公司,成了国家高新科技企业,治理黑臭水、废气、土壤修复等,是著名药企齐鲁制药的废气处理商,也在东莞成功治理了几条黑臭水体。
“我一直都觉得,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如果不是在东莞这座城市,不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背景,我肯定没有办法做出这些选择。所以,感谢这座城市,我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我希望未来,我可以为这座城市的环保建设,做更多的贡献,让青山绿水常伴东莞,因为,我爱这座成就了我的城市。”黄来云说。
全媒体记者 黄佳欢/文
受访者供图
全媒体编辑 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