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对用户进行提醒,微信还给用户提供了15分钟的“转账冷静期”
通过手机进行支付交易如今已是相当普遍,然而各类骗局也往往暗藏其中。买家付完款,催发货时,却发现已被拉黑……卖家人间蒸发,只剩下可怜的买家钱货两空。
为了降低付款风险,“微信安全中心”公众号日前发文:使用微信支付时,如果出现“风险提醒”要加倍小心!
出现“风险提醒”转账付款要当心
微信支付提醒,如果出现“风险提醒”的提示,说明该收款账户非常有可能是骗子,已经被微信支付检测到了。此时,应暂停支付或者确认对方身份安全后再进行支付。
那么,微信支付怎么知道提示该发给谁,不该发给谁呢?其实微信支付构建了识别恶意账号和交易的安全风控系统。付款过程中,如果收款账户有异常特征时,微信会根据风险的程度对用户进行交易风险提醒;如果收款方恶意程度较大,微信就会对交易进行拦截保护,提醒用户注意资金安全。
此外,除了对用户进行提醒,微信还给用户提供了一个15分钟的“转账冷静期”。在此期间,用户可以核实对方身份,从而让自己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遇到三种情况要小心
实际上,除了微信支付,不法分子还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诈骗。因此,遇到以下三种情况时,也要格外注意。
“红包神器”藏木马,小心存款被盗刷。某些抢红包软件,声称可以秒抢红包,包包不落,表面上好处多多,实则是病毒软件。一旦安装,手机就会感染病毒,个人信息、微信钱包以及银行卡余额非常有可能被盗走。
“好心砍价”不得利,个人信息遇危机。骗子往往以“只要邀请朋友在链接页面中帮忙‘砍价’至0元,即可免费获得该产品”为噱头,诱惑用户点击链接并填写个人资料还让转发朋友圈。骗子则利用这些信息盗取客户绑定的银行卡内现金,并向用户好友推广这些诈骗活动,并在信息中携带病毒链接进行二次诈骗。
返利二维码藏玄机,病毒链接要注意。骗子以商品为诱饵,称给消费者返利或者便宜,发送的二维码或者不明链接暗藏木马病毒。一旦扫码或点击链接,木马就会盗取应用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
安全提醒!
1.不安装来源不明的软件。
2.不轻易点击来源不明的网址链接。
3.不扫描未确定安全的二维码。
4.定期为电脑和手机进行杀毒,谨防感染未知木马,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
全媒体记者 刘召 综合科普中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