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不少家长选择带孩子报名“游泳”培训班,既消暑又能培养孩子一技之长。“游泳班”在市面并不少见,尤其暑假期间,青少年游泳市场更是炙手可热。然而,面对花样百出的各类游泳培训机构,家长难免挑花了眼。专家提醒,选择正规游泳培训机构标准多,家长切勿陷入孩子“不怕水”等同“会游泳”的误区。
“不怕水”不代表孩子“会游泳”
“我家孩子多久能学会游泳?”这是不少游泳教练在家长为孩子报名培训班时常听到的一句话。“学游泳,于孩子而言,好处颇多,加强其心肺功能,促进其骨骼发育。”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系、前国家游泳队游泳运动员、现东莞市大脚鱼游泳俱乐部教练赵燚表示,在为孩子报游泳兴趣班时,许多家长容易陷入一误区——将孩子“不怕水”等同于孩子“会游泳”。
▲赵燚教练
“孩子是否会游泳,其实并没有标准定义。”赵燚进一步解释,“孩子不怕水、敬畏水,遇到突发溺水情况时能冷静自救,才是大部分孩子学游泳应该掌握的意识和技能。然而,目前,许多孩子依然停留在简单在泳池游一段距离的程度,当溺水意外情况发生时,这些孩子便手足无措”。
初学者不妨从“自由泳”开始练习
眼下正值盛夏,各类游泳培训班颇受家长欢迎。近日,在大脚鱼游泳俱乐部,记者看到,孩子们正在专业教练的带领下,进行防溺水常识学习。然而,与常规的理论知识学习不同的是,现场,该俱乐部游泳教练还为同学们进行实操训练。
“我们模拟的是防溺水真实场景。在游泳池,孩子们知道水的深浅,但溺水事故也常发生在池塘、水库等场所。此时,孩子们穿戴日常服饰,脚上的鞋子也增加了身体重量。”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游泳国家一级运动员、大脚鱼游泳俱乐部马帅教练呼吁广大家长朋友,游泳对孩子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求生之道。家长朋友尤其要注意的是,当孩子只学会游泳皮毛后,反而容易带来安全隐患。所以,普及游泳安全知识,刻不容缓。
▲马帅教练
马帅教练告诉孩子们,当身边小伙伴不幸溺水时,千万不能盲目救人,而应该大声呼救。若自身溺水时,要保持镇定、不盲目挣扎、保持头部位于水面之上、漂浮至岸边。
赵燚教练建议,初学者学游泳,不妨从自由泳开始练习。“自由泳教学虽比蛙泳教学时间长,但对孩子身体的协调性很好。许多孩子最初自由泳学得慢,但掌握关键技能后,其他泳姿更能得心应手,可谓‘先难后易’”。
记者从大脚鱼游泳俱乐部获悉,该俱乐部以前中国国家游泳队、奥运选手、全国游泳冠军为核心组建的高水平教学团队,现有教练员15名,全部由国家和省市专业运动队退役运动员并具备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学历2人)、国家游泳社会指导员证书、游泳裁判员证书、澳大利亚游泳教练教师协会游泳教练证书。具备5-10年以上的教学训练经验。
理性看待“速成班” 选择正规游泳培训机构
市面上游泳兴趣班众多,家长如何理性选择正规游泳培训机构?东莞市游泳协会理事,前辽宁省游泳队队员刘雪峰建议,首先,家长要了解该机构是否专业从事游泳教学培训,有无相关开设游泳教学培训的资质;其次,是否有以“生命安全为第一准则”训练场地、安保措施是否严格;再次,旗下教练员是否是固定教练及专业技能技巧高超;最后,有用机构是否拥有自己俱乐部独立的训练场地。刘雪峰说,许多游泳机构未将成人与儿童训练泳池分开,容易带来安全隐患。除此之外,部分游泳机构开设“速成班”,家长也应理性评估其教学效果。
刘雪峰还提醒,广大家长朋友要擦亮眼睛,查看教练员是否有国家认证的教练资质及个人是否热爱尊重自己的职业、对孩子进行培训是否有自己正规且独特有效的教学模式、培训机构是否有定时组织教练员不断学习提升个人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还可以观察教练是否根据每个学员的情况“因材施教”,场馆环境、通风采光、设施设备是否良好,收费的合理性、学习班次人数的多少等。
【相关链接】
常见的溺水误区有哪些?
解答专家:东莞市游泳协会理事,前辽宁省游泳队队员刘雪峰
误区1:溺水者会大声呼救,不会挥手求救。
原因:溺水总是悄然发生!并不会像我们认为的那样双手乱挥、大声呼救等,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却没时间发声。(嘴巴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中间没有时间呼气、吸气)
正确做法:带孩子去游泳玩水,一定要看好孩子,如果发现孩子像是“趴”“站”在水中发愣,此时孩子可能已经溺水,应赶紧抱上岸救治。
误区2:发现有人溺水,熟悉水性的儿童赶紧进行施救
原因:水下的情况复杂,儿童从心智、施救方法没有充分准备,未能保护好自己,盲目施救可能使自己也陷入危险。
正确做法:第一时间向身边的大人或者拨打110求救,而不是自己马上下水救人。
误区3: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原因:水下(水库、池塘、河流)的情况复杂,水草、旋涡、沙坑、身体不适等都有可能导致溺水事故。
正确做法:带孩子去正规游泳馆,同时要看护好孩子,并且不厌其烦的教导孩子:禁止独自或结伴去野外危险水域玩水。
误区4:手拉手就能把溺水的人救上来
原因:手拉手救人是很难成功的,特别对于孩子来说,因为手拉手结成“人链”后,一旦其中有某个人体力不支,打破“平衡”,就会导致多人落水。
正确做法:看到有人溺水,要智慧救援,应立即报警、喊大人来帮忙、抛投漂浮物给溺水者。千万不要盲目跳水救人或手拉手救人。
误区5:“控水法”能救活溺水者
原因:对于昏迷但呼吸、脉搏尚存者,“控水”过程会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被误吸,反而会阻塞气道,还可能导致肺部感染等。
对于无呼吸、脉搏者,控水会耽搁黄金救治时机。
正确做法:溺水被救上岸后,应立即拨打120电话。
1.对于昏迷但呼吸、脉搏尚存的溺水者,要尽量不移动他,静待救援;
2.对于无呼吸无脉搏的溺水者,要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急救。
全媒体记者 张理萌/文 记者 曹雪琴/图
全媒体编辑 贾庆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