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庄丽如:用诗歌点亮孩子童年 她的学生都是小诗人
i东莞 2020-06-04 14:24:54

“诗歌点亮了孩子们的人生,诗教打开了我别样的人生。”作为诗人的庄丽如,在她的世界里,诗歌不仅是她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是她生命的一种载体。而作为小学一线语文老师的她,则希望通过诗歌教育,让孩子拥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从2016年来莞任教以来,庄丽如就真正开启了自己的诗歌教育之路,其间,她让班级的59个孩子都成为诗人,在各个平台发表了大量作品,还出版了诗集《60个孩子的诗》,在国内多个省市引起了巨大反响。其所在学校获得“诗歌教育示范学校”,所在班级获得全国第一个“少年诗刊创作基地”等。

“我是一名幸福的小学语文老师。我想给孩子一个五彩斑斓的童年,先给他一个诗情画意的班级,给他一颗能温暖世界的心。”庄丽如说,诗歌教会了孩子们观察生活,也教会了孩子们感受爱,更教会了他们如何表达爱。她希望尽自己所能,打开孩子们的诗心,保持童心,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小草班:59个孩子都是小诗人

庄丽如是从三年级开始尝试教学生诗歌创作的,他们的班级曾有个雅称叫“小草班”。小草班的59个孩子在她的引领下,爆发了诗歌的小宇宙,发表了不少作品,个个都是小诗人。他们的作品大量发表在《少年时刊》《新童诗》《少年时代》《嫯江文学》《儿童诗歌》《小不点儿童诗歌报》等报刊上,登在唐小诗儿童诗歌网、中外作文网以及中国文明网、九九小诗人等网络平台。入选《给孩子的诗》等书籍。

尤其是四年级时,他们还公开出版了诗集《60个孩子的诗》。这部诗集的作者有小草班59个孩子和庄丽如的女儿构成,被诗人方舟称作“可能是中国第一部小学生班级诗集”。“女儿三岁多的时候,有很多好玩的句子蹦出来,她是我诗教的启蒙老师,正是她诗意的语言启发我带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庄丽如笑着说。

《60个孩子的诗》的诞生是庄丽如的诗教之路一个里程碑,在广东、福建、浙江、黑龙江、北京、云南等许多做诗教研究的省市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同年,在参与广东省诗歌比赛中,小草班有9个同学进入决赛。其中,叶伟康获得一等奖、申紫潼、陈梁英获二等奖,李想、周赫、张子涵、何宸睿、徐嘉琪获三等奖,学校获得“诗歌教育示范学校。”该班级还获得由江苏省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授予《少年时刊创作基地》的牌匾,这是全国第一个授予班级的牌匾。叶家俊、叶伟康、李想、申紫潼、李铭扬、何宸睿被评为全国“99小诗人”。

坚持诗教:孩子是天生的诗人

庄丽如是2016年来到东莞东华小学(松山湖校区)任教的,9月一个炎热的下午,班里的孩子看到其他班的同学买冰淇淋,羡慕得不得了,问能不能买。她随口说了句“可以啊,写诗呀。如果写得好就能买”,没想到孩子们真的都开始动笔写了, 30多份优秀作品随后交上来,其中学生李想的《冰淇淋》成为班级经典之作:教室在三楼/小卖部在一楼/我和冰淇淋之间/只差一首诗的距离。

孩子们的作品触发了庄丽如的诗心,给了她极大的震撼,让她下决心教他们读诗和写诗。“我激动得快跳了起来,抱着孩子们。他们理解不到我的心情,这些句子岂是一个冰淇淋所能给予的?”庄丽如说,她终于明白人们常说的“孩子是天生的诗人”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在此后的诗教过程中,孩子时常给他惊喜,让她更加坚定自己诗教之路。

当然,庄丽如也坦言,自己的诗教之路刚开始走得有点担忧和孤单,也有点跌宕起伏,一来没有人指导,一切都靠自己摸索,二来学生的学习成绩依旧被家长、老师、学校看得很重,让她有很大压力。但她心里清楚地知道,教育不能太短视、太功利。“我不想做一个着眼于眼前的老师,我希望做更多对孩子未来有帮助的事,所以我坚持了。”

儿童诗创作:纯真的情感是第一位

“童诗创作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纯真的情感是第一位。任何打动人的作品,首先一定是真情流露,任何矫揉造作的想象,在童真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庄丽如认为,因为童心可贵,所以诗教尤为重要,诗歌教育应把诗歌放在重要位置,尤其现代童诗一般契合儿童的年龄特征,适应他们的理解能力。

为了做好诗教,庄丽如一方面摸着石头过河,买儿童诗集,网上搜作品做成课件,形成他们刚开始的一个诗歌“读本”。另一方面主动与不同学校,不同城市的老师交流和学习。“想要教学生写诗,自己要先阅读大量的诗歌和诗歌理论。”庄丽如说,“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你自己得有一桶水。大量阅读是老师的前提,也是学生创作儿童诗的前提。”

为了激发孩子写诗的兴趣,庄丽如经常在学校草地开启第二课堂,组织亲子户外活动,进行创作和朗诵等活动,也让家长参与进来。同时她还积极关注、需找各种平台,让学生参加比赛和投稿。这些方式不仅给了孩子诗歌创作的兴趣和欲望,也给了他们展示平台和文化自信。

如今现在写诗已成为常态,无论发生什么事,学生都喜欢用诗来表达,其间,过程出现了许多好玩的诗。比如,一次班里的一盆绿萝被风吹倒了,她笑了笑说:连窗外的风,都想进来和你们一起读书了,一着急,就碰到了这绿萝。刚说到这,有几个孩子立即阻止她说下去:“老师,你不要再说下去了,我要来写诗,我有灵感。”

现在,庄丽如任教于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依旧坚持她的诗教之路。在诗教的路上,庄丽如并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诗人,而是让他们有个诗意童年,通过诗歌唤醒孩子们的诗心,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对文字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想象力,点亮他们的梦想;让他们以后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有自己看问题的方法,都能通过诗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

/人物简介/

庄丽如,笔名追小忆,多首作品在《九月诗刊》《东莞日报》《德州日报》等刊物上发表,作品《收获》收入谭旭东主编的《中国最美童诗集》中国卷中。编辑儿童诗集《60个孩子的诗》,参与编辑东莞文化馆2017年、2018年、2019年《给孩子们的诗》。曾出版个人诗集《梅花爱》《爱,在边缘》等。她同时是坚持诗歌教育的小学语文老师,鼓励、指导学生创作的诗歌和文章大量发表在多个平台,得到许多专家学者老师的大力肯定。

全媒体记者 沈汉炎/文

受访者供图

全媒体编辑 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