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笔记|“我们送方舱医院首批17名患者出院”
i东莞 2020-02-16 19:27:38

2月15日,武汉,大雪纷飞。这是庚子年荆楚大地的首场降雪。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首批17名患者出院,而且,是东莞市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队员为他们办理出院手续,送他们离开。

最近几天,方舱医院还将迎来第一波出院高峰期。很多病人经过精心治疗,处于稳定到恢复的状态,等几项检测客观指标达标后,他们就可以出院。

患者出院时,更收到了公仔和祝福卡片。卡片上写的是白衣逆行者们的心声:“在过去的一段日子里,你经受了心灵的煎熬与病痛的折磨,病毒拉开了我们的距离,却让我们的心贴得更近,更难忘一起并肩作战的日子!今天,看到你安全出舱,我们好高兴。我们坚信,爱是最好的武器,让我们一起迎接春天的到来。加油!”

莫志宁:清溪医院内一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我们送方舱医院首批17名患者出院”

2月15日,真是个瑞雪传佳音的好日子。今天进舱上8点-14点的班。这个班算是最忙的,因为要查房,开医嘱。一个医生要负责100多个病人,巡查一次都要不少时间。

“医生,我要的药开了吗?为什么药还不来?我什么时候才开复查CT或核酸检测啊?我什么时候可以出院?”每天进舱上班后,人就会非常忙碌,片刻没有停过,连歇口气都是奢望。因为病人在等着你。

查完房发后,发现有不少患者经过我们医护的中西医结合精心治疗,体温恢复正常,肺部影像学好转,连续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已达出院标准了。这时候,你会感觉一切的忙都值得,又上紧发条,冲劲十足了。

下午,指挥部会诊确认和统计后,我们得知,今天将有17名患者出院。这将是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第一批出院患者。

方舱医院门口,我和我们东莞医疗队队员罗勇强、成蔚阳、陈良春见证了这一特殊时刻!

两位治愈患者不停对我们说着感谢,虽然我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他们看不到我们的脸,甚至不知道我们是谁,但这已足够,因为我们就是为他们而来。

恭喜你们,勇敢的武汉朋友,你们战胜了新冠肺炎!

送完患者出舱,我们也下班,一出来就发现外面已经下起了大雪,真是瑞雪传佳音!

王浩:东华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

“风雪过后,我们都回家”

2月15日,武汉的深夜。静静地坐在酒店的落地窗前,看着武汉这座英雄城市,寂静地飘着雪,想象着它昔日的繁荣。回想着刚刚结束的这一天方舱工作,五味陈杂。

开心的是,今天我们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第一批痊愈患者出院了。看着几位出院患者激动地留着泪大喊,“向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致敬,感谢各位不远万里从四面八方朝我们走来,感谢国家感谢党,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患者说,我们就是她的恩人。

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镜头,就这样猝不及防的切到了自己身边。而此刻,才真正懂得这些鼓舞人心的话真的不是口号,而是历经生死的人留下的最真挚的答案。

好多朋友问我,“进方舱医院,几千位感染患者围着你,感觉就像泡在了病毒堆里,怕吗?”

“怕啊,怎么会不怕。”我也会怕再专业的防护都挡不住这病毒的啃噬;怕万一不小心,我身后的父母和未来的人生要怎么办;怕再也回不去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

那为什么还要进舱?出发那天,本想着悄无声息地走,没想到支援武汉的消息一下就炸开了,看到同事、朋友们纷纷发来信息和朋友圈,“英雄”这两个字明晃晃的闪现在手机屏幕上。

我们都不是英雄,我们只是做了每位医务人员都应该做的事,这就是我们的职业操守。如果在疫情面前,连我们都退缩了,那这个社会就完了。

下雪了是不是特别冷?嗯,从舱里出来脱下防护服,需要穿着洗手衣在雪地里走100多米才能到更衣室。冷,真的冷。但是我的心里是暖的,是火热的。因为,在我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别人的时候,同时也被无数的人温暖着鼓励着。

队员们的互帮互助互相关心,“师姐的叮嘱和巧克力、章姐和新武姐的敷贴、丹丹和艮儿量身定制的防护面具、秀莉、小朗和俏玲的消毒用品、文哥的赛肤润、强哥的尿不湿、宁哥大春哥和阳阳的鼓励”,每天都和这样的家人一起前进,来自大家的温暖源源不尽。

2月14日,看着柬埔寨旅行团和科室同事制作的小视频,眼泪就那样悄无声息的夺眶而出了。每天跟同事报平安信息中,满满的鼓励、关心和叮嘱。一个人的逆行,是一大波儿人在后方的无限支持,背后的力量会给我无限的可能。

风雪过后,疫霾褪去,我们都回家。

罗勇强:市第六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我说的最多是对不起,他们却频频感谢我们”

2月15日,雨夹雪,今天是我来到武汉后第二次上战场。

早上6点摸黑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7点45分,我们东莞医疗队的五名医生相互打气一起进入A舱。第一次进入A舱,第一次做这个班的组长,小白一个,好在上班前我们五个已经视频开会决定了如何行动。

8点5分,交接班完成,外面的气温已经是0度。而我全身已大汗淋漓,很想跟平常一样解开衣服吹吹风,但任何部位暴露都很危险的,硬是忍住了。查房还未开始,就有大量患者前来要求开药、咨询,我们几个人立即动手解决患者需求。

8点半,收到通知要与外面指挥部视频连线,对患者的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决定患者是否可以出院。分解任务,每个区护士协助通知患者,所有准备工作做好后开始连线,首次开展不是很顺利,经常有问题,令到患者来回好几次。

今天,我说得最多的三个字是:对不起。本以为他们会失望,却没想到,他们的回答是理解,“你们从广东来支持我们武汉,为我们进行治疗,六小时不吃不喝,我们应该感谢你们!”

听了他们的话满满的感动,虽然我们彼此不认识,只因为新冠肺炎来到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我们都有一个共同敌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我们一定行的!

视频连线一直在进行中,忘记了时间,只想给多点患者知道病情变化。令他们不安的心可以舒坦,每个患者都会现场录上一段视频给家人看。“我的病好了很多,不用担心”,看到他们的笑容,心底满满的感动。本来,我中午必须准时吃饭,否则就会低血糖,但今天竟然没觉得了。

下午2点15分,交接班完成后,我们五名东莞医疗队的医生一起送我们刚刚办好出院手续的患者出院。方舱门口,患者不停拉着我们的手表达感谢,大家一起喊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送走了患者,在A舱的党旗下,我们重温入党誓言,在党旗下保证“我必不辱使命,必定战胜疫情!”

张丽华: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学主任医师

“雪景虽美,但期待春暖花开”

2月15日,武汉迎来了一场鹅毛大雪。从9点到11点,雪不停下着。我在窗前张望了老半天,武汉的雨夹雪只有冷飕飕,没有想象中的浪漫和美丽。

上午10点多,我就开始有条不紊地做上班前的各种准备,11点准时出发。

今天下午的班次,跟往日有点不同。汉口医院的陆院长带着职能部门的主任前来我们呼七病区,听取汇报送慰问,最关键的是给我们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下午5点多终于下班。雪花不断地从窗外飘来,放眼一看,窗外早已银装素裹。我们这群来自广东的医护人员个个欣喜地奔向屋外,不断惊叹看到的一幕幕雪景。积雪完全把车前窗覆盖,雨刮一扫,露出积雪的厚度足有一个拳头高。坐在回程的车上,看着车前窗不断飘落雪花,路的两旁是挂着积雪的树,堆了积雪的地面。如同电视里的雪景再现眼前。

这场鹅毛大雪,虽然带来了寒冷,但也让我们好好体会了一把北方冬天的平常日子。

兴奋过后,心底不免有丝担忧。寒冷的天气会令病毒存活的时间更长,体质弱的病人会更难恢复,会令他们病情加重。我们也在想法应对,给病人多发被子,不能开空调,以防病毒室内扩散,不利院感防控。

雪景虽美,我们期待的还是,春暖花开的日子快点到来。

黄新武:樟木头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帮助找来棉被御寒,患者终于安然入睡

我的这篇笔记要横跨15日和16日两天了。

2月15日晚上11:30,门外寒风大雨,温度越来越低了。天气预报明日大雪,等我们下班的时候,也许春雪飞舞了吧?怀揣憧憬、忐忑、太多的未知,9名广东队友一起坐上了出发的大巴。

入舱,整个方舱病区闯入眼帘,缺氧已让我思绪无法集中,脑袋发胀发疼,自我调整让自己尽快进入状态,舱内床上患者们都已安静入睡,舱外寒风呼啸。

跟着组长巡查病区,对特殊病人、自理不便的老人重点交接,床边查看。第一次入舱,我必须尽快熟悉区域布局,查看抢救设施,巡查整个C厅。这个当班,我要负责412位病友。

因为降温下雨,风口刚好对着A区两个病友。他们寒冷无助,情绪烦躁,我赶紧找来棉被为他们挡风,调整他们睡觉的位置,终于能安然入睡。看着电脑上交班留下的几个统计数据表格,有点迷茫,197个病人的所有资料录入,医嘱核对,提取数据,需要我今晚花大量时间完成。

缺氧导致的恶心,头痛加重,眼睛和眼罩已是水雾谜盖。我只能透过空隙看着眼前一切,不断深呼吸,放空自己,慢慢恢复了精力,病友已安静深睡,队员们安静待岗,寒冷逼迫我们不停走动增加热量。这个时候,医生护士是不允许生病倒下的。

趁着自己还能清晰思考,赶紧把统计表格完成了。2月16日清晨5点,病友们逐步起床,互道辛苦了,心里一股暖流,需要水杯,纸巾、口罩……逐一满足他们。突然,A区有患者在氧袋吸氧的情况下,血氧饱和度只有91%,伴胸闷症状,护士找不到吸氧装置,我赶紧把抢救室的卸下给她。过道有个制氧机,先给病人用上,指脉血氧96%,胸闷减轻,再把特殊病友巡查一遍,这才放心交接出舱。

我需要马上补觉,养足精力,下一个班已在等着我了。睡醒,夜幕降临,窗外已白皑皑的一片,雪花飘零,这是我前半生遇见的第一次春雪。疫情总会过去,春暖总会花开。

【队员心语】

徐汝洪: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2月15日,武汉大雪。14点回到小窝,吃饭时打开手机,看到东莞大后方发来的张亚林书记写给医院医务人员的“众志成城”书法,顿时觉得舒畅、心怡。今天我在防护服上写“红楼人”,给自己鼓气。

邵汉权 :东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前两天,我们组一位60几岁的重症病人顺利出院。刚接管的时候,病人只能卧床氧疗,治疗还算顺利,但在减药过程中病人非常焦虑。每次进病房,我都会耐心地跟他解释并安慰。2月15日,病人出院时,老伯跟我说了一句话,“医生,感谢你救了我,虽然没见过的脸,不过我认得你说话的声音。”

前天得知,东莞市人民医院ICU的一位危重症患者治疗顺利,各项指标好转。同样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相信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有能力守护病患。

全媒体记者 李春燕

东莞市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队员供图

全媒体编辑 贾庆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