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家长:脊灰疫苗接种方案调整啦!
i东莞 2019-12-02 19:18:33

广大家长请注意,脊灰疫苗接种方案有调整。2019年12月1日起,我省正式施行脊灰疫苗“2+2”免疫程序接种方案。该方案指的是“2剂IPV+2剂bOPV”,即2月龄、3月龄各接种1剂次为IPV,4月龄、4周岁分别接种1剂次bOPV,简称“2+2”免疫程序。

新方案实施后,不同出生时段的小孩接种方案有所不同。家长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咨询接种点。

▲资料图

原第二剂次口服疫苗改为注射疫苗

脊灰疫苗是将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减毒或灭活后制成的免疫制剂,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

从2016年5月1日开始,全国施行脊灰疫苗“1+3”免疫程序,将原来4剂次的口服脊灰糖丸疫苗,改成1剂次的注射脊灰灭活疫苗和3剂次液体滴剂脊灰疫苗。基于我国目前的形势,我省推出脊灰苗“2+2”免疫新策略,进一步巩固我省无脊灰状态。

最新接种方案,与上一个接种方案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简单地讲就是“1+3 ”变为“2+2”。“4”是指脊灰疫苗总的接种次数,新方案实施后,脊灰疫苗的总接种剂次为4不改变。

“1+3” 和“2+2” 分别是指什么呢?

“1+3”指“1剂IPV+3剂bOPV”序贯免疫程序(IPV指注射脊灰灭活疫苗;bOPV指口服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即2月龄接种1剂次为IPV,3月龄、4月龄、4周岁各接种1剂次bOPV,简称为“1+3”免疫程序。

“2+2”指“2剂IPV+2剂bOPV”。即2月龄、3月龄各接种1剂次为IPV,4月龄、4周岁分别接种1剂次bOPV,简称为“2+2”免疫程序。

简单的说,最新的接种方案,把原来第二剂次要接种的口服疫苗bOPV改成了注射疫苗IPV,其余均不改变。

除了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家长也可选择2针免费的IPV后,在"自愿、自费”的原则下,选择给宝宝在第3、4剂次接种非免疫规划内IPV疫苗或全程接种五联苗。

【温馨提醒】

根据出生日期和身体状况 分三种情况接种

不同情况的宝宝,要怎样接种脊灰疫苗呢?

专家表示,根据儿童出生日期和身体状况,可将脊灰疫苗接种分为三种情况:2019年9月1日起出生的儿童、2019年9月1日以前出生儿童和特殊身体状况下的儿童进行判断并接种。

情况一:2019年9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儿童

按照脊灰疫苗“2+2”免疫程序接种4剂次(特殊身体状况除外)。

1. 接种部位:IPV为上臂外侧三角肌或大腿前外侧中部,bOPV口服接种。

2. 接种方式:IPV为肌肉注射,bOPV为口服。

3. 接种剂量:IPV每次0.5ml,bOPV每次2滴,约0.1ml。

情况二:2019年9月1日以前出生儿童

根据儿童既往已接种脊灰疫苗的剂次进行判断:

1. 既往无脊灰疫苗免疫史或只接种1剂次脊灰疫苗: 按照脊灰疫苗“2+2”免疫程序接种。

2. 已接种2剂及以上脊灰疫苗,但未全程接种:

(1) 既往已有IPV或三价脊灰减毒活疫苗(tOPV)免疫史:使用bOPV完成剩余剂次的接种。

(2)既往只有bOPV接种史:尽快补1剂次IPV,与前一剂次脊灰疫苗至少间隔≥28天。

3. 全程接种:无需补种脊灰疫苗。

情况三:特殊身体状况下的儿童

以下情况下的适龄儿童可全程免费接种4剂次IPV,即于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分别接种1剂次IPV:

原发性免疫缺陷、胸腺疾病、HIV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正在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近期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正在使用具有免疫抑制或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例如大剂量全身皮质类固醇激素、烷化剂、抗代谢药物、TNF-α抑制剂、IL-1阻滞剂或其他免疫细胞靶向单克隆抗体治疗)、目前或近期曾接受免疫细胞靶向放射治疗。

上述儿童家长,必须提供相关诊疗记录或证明,并完成相关资料的现场备案登记后,才能进行相关接种。

部分特殊身体状况的儿童也可以通过接种脊灰疫苗,获得免疫保护。

全媒体记者 李春燕 李广

全媒体编辑 贾庆森

编辑:梁毅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