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情绪劳动】
一定程度上,情绪劳动代表的就是除开正常的工作处理之外,需要额外付出的“人际关系”处理。内心感受和情绪表达之间的差异越大,就代表你的情绪劳动工作量越大。
你算过自己的情绪劳动吗?
这两天,一篇《腾讯月入7万程序员辞职做外卖小哥:别再控制你的情绪了》的文章,在朋友圈引发共鸣。
当然,共鸣点既不是月入7万,也不是做外卖小哥的反差萌,而是一个新鲜词——情绪劳动。
“为什么你每天上班坐着还那么累,因为除了脑力体力劳动,只要涉及人际互动,需要进行情绪劳动。”之所以叫情绪劳动,恰恰是因为,这些情绪不是自己的真实情绪,是违心的“面子活”,是忍耐克制、委曲求全,甚至强颜欢笑。
记者随机选取了几位不同行业各层级的人士进行访问,他们都认为自己有情绪劳动,或多或少。同时,每个人也有值得一学的调节情绪招式,毕竟,逃避问题一时爽,解决问题看谁强。
受访人:
绿萝,服务类企业,基层人员
皮帔,法律行业,执业律师
阿敏,房地产业,中层
小庄,制造业,中层
江山,生产类企业,高层
估算下情绪劳动有多少
情绪劳动不太容易精确计算,记者请受访者按天或按月大致估算一下。
服务类企业的基层员工绿萝估算比较乐观,“不算多吧,按月来算,一个月有五六次。”执业律师皮帔认为自己常年都在情绪劳动,而且情绪劳动还要加班。每天工作量的超过30%都是情绪劳动。地产业的阿敏说,销售工作每天都在跟人打交道,情绪劳动特别多,具体量根据成交单浮动,成交越多,情绪劳动越多。
传统制造型企业的供应链负责人小庄,日常工作就是“多、快、好、省”地买东西,自认为是整个公司生产运作中最受挤压的一环,前端有销售、计划催货,后端又要救火。“用最新的网络流行语来说,我的每一天都是‘被迫营业’,不得不打起精神沟通。很多人以为采购有两副面孔,对内示弱,对外逞强。其实,遇到货期急、数量少的订单,采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明明出离愤怒还要坐下来和别人冷静分析,经常心理没谱还强装镇定,还要经常面对“不阳光”采购的质疑。对我来说,‘情绪劳动’更多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理性思考,不偏不倚,有理有据。这样的情绪劳动每天都在发生,很难估量。”
某生产类企业的高层江山,估算每月有两三天的累计情绪劳动时间。作为公司高层管理者,要应对的人际关系也当然更多。客户的刁难,供应商不配合和耍赖,相关部门的检查……多数时间需要自己放低姿态,“强作欢颜”。即使面对公司内部的主管懈怠,完不成既定生产目标,管理者也不能发怒、指责,激化矛盾,害怕鸡飞蛋打,“我会装出一副可怜相,耐心解释,如履薄冰地协调各方面。”
情绪劳动最多的时刻
情绪劳动更多发生在哪些时刻呢?虽然行业不同,但大致分布在业务协同和沟通部分,基本上,要对接的人员越多,认知差异越大,情绪劳动也越多。
绿萝的情绪劳动,主要发生在业务对接的执行落实上,因为直接上司不给力,总是推脱,但自己又不在那高度,事情就不好推进。感觉付出了很多,获得的回报却不相符。
皮帔说,比起说服法官接受律师的观点,更多的情绪劳动发生在“说服不同认知水平的当事人接受事实”上,当事人的认知能力跨度很大,容易沉迷在自己的情绪里,不接受不利于自己的现实。
阿敏说,公司奉行“有理也要让三分”的服务理念,让员工在服务过程中出现很多情绪劳动,比如对合同细节明明已经介绍得很清楚,但出现问题之后,客户仍然可以否认被告知。总经理考核与服务评价直接挂钩,更多情况只能自己认错,员工为此觉得委屈。
小庄直言,自己是公司一线团队中最年轻的中层,也是唯一的女性,面对的质疑最多。每次开发新项目,团队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这些都会产生更多情绪劳动。现在进入年底冲刺阶段,几乎每天都会有新项目开发,同时还要兼顾跟进现有项目,每天周旋在供应商和内部协同部门之间,还要安抚下属的情绪。遇到任务急、交期紧,作为部门负责人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完成工作,多余的情绪都是奢侈品。
调剂情绪,各有招数
身在职场,能够隔绝情绪劳动的行业微乎其微,过多压抑自己的情绪又会对健康有害,合适的调剂则可以让人“充满电再出发”。
绿萝觉得职场上偶尔有点情绪劳动正常,心理上不会特别累。自己个人爱好广泛,读书、旅游,都可以放飞心情,与家人、朋友的相处是生活主流,只要看着可爱的宝宝,工作上的那点情绪劳动“都不算事”。
皮帔天性幽默,经常靠自嘲自黑调节情绪,读书和运动也成为情绪转移的好工具,她还经常做家务来化解情绪,“安静地做简单的体力劳动显得尤为幸福”。
阿敏的情绪减压方式更直接,“那就转移注意力到其他合作顺利、沟通愉快的客户身上。”
江山调剂情绪的方式也值得一学:写日记,或编一段哄自己开心的小说。在文字的世界里肆意,将自己塑造成无所不能的王者。然后洗澡睡觉,等待新的一天来临。
小庄已在大剂量的情绪劳动中获得心理成长,“我以前会像中年大叔一样给自己保留一个过渡地带,比如在停车场里听一首歌再熄火。现在我已经不需要这种形式了,上班时打满鸡血,下班热爱生活。”
情绪劳动后,更懂偷得浮生半日闲
被问及是否会因为情绪劳动过累考虑跳槽和转行,绿萝幽默地说;“没想过,也许上司会换。”皮帔更加坚决,不跳槽不转行,“我热爱我的工作。虽然很苦恼,但是也很有成就感。”江山觉得,情绪劳动在各行各业和各色人等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很难大剂量地消除。
小庄前几年跳过槽,这两年也在不停地转换岗位,适应新角色。她觉得自己从来不会因为情绪压力而跳槽。“我经常自嘲是个没有感情的下单机器。我的情绪劳动更应该描述成无情绪劳动。我不知这世上有没有一切顺心如意的工作,但人作为社会动物,不可避免为满足群居需要有所付出,凡事皆有代价。”
最近小庄把做饭当成解压方式,一个人包饺子做大餐,乐在其中,有时候约上朋友天南海北瞎聊,真正“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欣喜。正因为工作很忙,有诸多不如意,才更要有虚度的时光,不工作的时候,停下来,慢一点。
当然,如果一项工作中情绪劳动过多,带给自己的不快乐难以用其他来弥补,确实需要选择一些情绪劳动相对较少的工作,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道选择题,获得内心幸福才是人生的大课题。
全媒体记者 段利华/文
苏连娇/插画
编辑 官登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