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检验员:守护市民安全的“城市啄木鸟”
南方日报 2019-09-10 15:49:55

电梯、起重机、场内机动车、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东莞有17万多台,分布于城市各个角落,一旦发生事故,不堪设想。

东莞有这样一群人,为发现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每天爬高塔、下深井、钻储罐。他们中的很多人已从业10年甚至数十年,艰难困苦,初心不改。

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特种设备检验员,而市民更爱称他们为——“城市啄木鸟”。

一句“心疼”,10年坚守

时间:8月21日9时

地点:东城万达广场

检验员黄柱力、赵磊早上7时就出了门,到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东莞检测院准备当天行程。他们拎着沉重的工具箱,准时来到东城万达广场,开始电梯检验。

“底坑你下还是我下?”

“我下。下地是我的,上天是你的。”

俩人十分默契。赵磊钻入电梯底坑,检验液压缓冲器等安全保护装置。记者也跟着下到了底坑,头顶悬着过吨重的电梯轿厢,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检完底坑,记者跟随检验员,爬到电梯轿厢顶部,在电梯井道里从上到下,一层层检验电梯门锁,测量轿厢与井道壁的距离等。

电梯井道里光线阴暗,闷热且不通风,空气中有股异味,让人倍感压抑。黄柱力说,井道里常看到发出臭味的老鼠尸体。每层楼约检验2分钟,遇到高层或老旧建筑,需在井道里待30分钟到2个小时。这对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黄柱力所在的电梯检验团队,每年要检验东莞将近11万台电梯,其中有3000多台电梯需多次检验,约有几百台老旧电梯会发现重大安全隐患。“万达电梯算得上‘星级’环境了。”黄柱力说,“最怕的是家具厂和老旧小区的电梯,粉尘大、设施旧、安全隐患多。”

黄柱力从业16年,赵磊从业10年,两人都是本科学历,工科出身的他们想换工作或许不是难事,但他们都热爱自己的岗位。

赵磊说:“有次我看新闻,有小女孩坐电梯时,手指被夹断了。当时特别心疼,这也时刻提醒着我,要以更严谨细致的态度,检验好每一台电梯。”

“这么重要的事,总得有人做”

时间:8月21日14时

地点: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烈日当空,爬梯晒得发烫。手脚并用地爬上70多米高的起重机,是怎样的感受?记者跟随检验员陈弘曦、杨猛,到中远船务体验了一把。

这是一台主梁距离地面70多米高、跨度186米、额定起重量450吨的门式起重机。检测院机电监检二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梅一清说,这是东莞目前跨度最大的门式起重设备。

起步时并无感觉,但爬到一小半,记者就感到腿脚酸痛,生怕脚底打滑摔下去。中途大家短暂休息了两次,等爬上起重机主梁,衣服已被汗水浸透。70米,足足爬了10分钟。

甩掉汗水,杨猛说:“还好今天没风,如果是大风天气,就有点恐怖了。”有一次杨猛正在塔吊司机室检验,突然刮起大风,塔吊来回摆动,被吓得不轻。

来到起重机主梁顶部,只见东江浩荡奔流,串起广州、东莞沿江两岸风光。检验员却顾不上欣赏美景,直接爬进带有封闭防雨厢的起升车架,卷筒轴上绕满钢丝绳,过道只能容一人通过。天气炎热,厢内如同蒸笼。查绳索固定、测电箱绝缘,两人满头大汗,却耐心细致。

从车厢出来,陈弘曦又系上安全带,翻过主梁防护栏,检查小车轨道压板有无松动。再往前半步,就可能摔下去。记者从陈弘曦脚边的位置往下看,顿感头晕恐高。陈弘曦说:“要是有风,我也会发抖。”

梅一清介绍,起重机检验团队共28人,每年需检验东莞的近万台起重设备,一旦发现隐患,会立即敦促用户整改。

长期跑户外、爬高塔,从业10年的杨猛说:“习惯了就不觉得累。这么重要的事,总得有人做。”

闷出一身汗,晒脱几层皮

时间:8月21日15时30分

地点:东莞立沙岛三江储运危化品储存区

搬着沉重的设备,罗淦明、苏志坚等几名检验员来到东莞三江储运危化品储存区,这里林立着三层楼高的白色储罐。

一个被清空的常压储罐底部,入口的圆孔已打开。检测院技术服务拓展室主任胡柱强先将气体检测仪放入储罐,仪器显示氧气20.8%,易燃易爆气体为零,指标符合要求。大家戴上防毒面具,逐个从圆孔爬进储罐。圆孔只有石磨大小,胡柱强开起玩笑:“再胖点就爬不进来!”

储罐外安排了一名安全监护人员。进罐的检验员腰部都系有一根绳子。一旦发生意外,安全监护员将拖出被困人员。

记者也爬进储罐,一股刺鼻气味扑面而来。罐顶的排气孔漏下一束光,四壁和底板有锈蚀,齐腰高的位置排列着输油孔。罐中温度很高,说话回音嗡嗡响。

检验员们通过漏磁检测仪、测厚仪、射线检测仪等设备,像医生听诊一样,对储罐底板腐蚀情况进行检测,一处处测量板壁厚度,检查液位计、呼吸阀等安全附件是否有效等。苏志坚说:“检验过程要十分仔细认真,记得有一台罐,罐底发现好几条贯穿裂纹,特别危险。”

记者爬出储罐后,顿觉空气清新,忍不住深吸一口气。罗淦明说:“一个储罐根据大小,要检测2个小时到10多个小时,一般每隔20分钟左右,人就要撤出来一次,确认安全的同时也休息一下。”在储罐里闷出一身汗水,出来后又立即被太阳晒干。胡柱强笑着说,这是“湿蒸”和“干蒸”换着来。

守护东莞的万家灯火

时间:8月21日17时

地点:东莞立沙岛三江储运危化品码头

用仪器消除身体静电,在腰间绑上救生带,记者跟随检验员欧健文、侯凌月、陈国抗,来到一个危化品码头。

这里布满了压力管道,一艘船正在卸货。危化品将通过这些管道,输送至储存区。胡柱强介绍,最近热映的电影《烈火英雄》里,发生火灾的沿海油罐区,就布满这种管道。

他们的工作,就是对压力管道进行定期检验,包括宏观检验、厚度检测、焊缝无损检测以及安全附件检验等。“管道的内部缺陷容易扩展成裂纹,一旦开裂泄漏出易燃易爆气体,就可能发生爆炸。”欧健文说,“我们每队都有老师傅,要有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才不会遗漏问题。”

检验员的腰间都别着一个仪器。侯凌月说,长期用射线检测压力管道,检验员身体里会积累辐射。当辐射达到一定量时,这个仪器就会报警,检验员就要调休,避免辐射过量伤害身体。

天黑时分,像啄木鸟一样遍布在城市各处,查找安全隐患的200多名特种设备检验员,终于完成一天的辛苦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踏上归途。当市民们茶余饭后共享天伦之乐时,他们在灯光下开始分析数据,撰写当天的检验报告。

东莞检测院副院长蔡延彬说:“当夜幕降临,这座城市的万家灯火和欢声笑语,就是对我们特种设备检验员一天辛劳最好的慰藉。”

撰文: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吴擒虎

通讯员 邱瑜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编辑:唐嘉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