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想玩手机怎么办?听听三位家长的智慧之谈
i东莞 2019-09-06 14:41:05

刚刚过去的暑假,又是一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电子产品拉锯战。你家是不是有个随时想摸手机或者一直耗在电视机、电脑前的小孩?你是否每每为此恼火、唠叨、咆哮?记者选了三个家庭进行调查访问,试图从中找到一些和电子产品和谐相处的经验。毕竟,我们身处在一个无法逃开电子产品的时代。

“网络会对成长中的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它为孩子们敞开了世界的大门,但这扇门里几乎没有现实世界里的所有规范,霸凌事件变多了,犯罪行为也是如此”

“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对手机的依赖同样值得担忧,我们花在虚拟空间里的时间,甚至超过了真实的生活。手机和社交媒体的设计之初,就秉承着要让你不停地使用它的原则,它们侵占你的注意力,甚至连睡眠时间也不放过……”

——摘自《人物》对爱尔兰刑事科学网络心理学家玛丽·艾肯的专访

约定的时间里,母子都很愉悦

ZZ,男孩,10岁

受访者:ZZ妈

问:这个暑假,孩子每天用电子产品(手机、爱派、电脑、电视)大概多少时间?其中用于完成作业、网课的时间,和纯消遣的动画片、网络游戏、甚至抖音时间各有多少?

答:暑假期间,每天用电子产品大概在2小时左右,因为白天在托管班。晚上回家后主要是玩游戏,小部分时间用于编程。

问:孩子有自己的社交账户或游戏账户吗?使用情况如何?

答:有游戏账号,也有一个QQ号。QQ用的不算多,是在妈妈手机上登录,主要是班上同学交流,大部分是表情包大战。

问:会不会随时想摸手机?此时怎么办?

答:暑假在家的时候,对他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有限制,但时间不算短,考虑孩子有大量暑假作业,还要钢琴考级,愿意让他用自己的方式放松一下。在外就餐之类他不感兴趣的场合,就会很想玩游戏,一般也会给他玩。

问:其他家庭成员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如何?

答:爸爸、妈妈工作较忙,工作、晚餐之后会看手机,每天看1小时左右。

问:之前有没有电子产品使用的规矩,暑假中会有哪些变化或者摩擦?开学后怎么约定?

答:之前妈妈下班后去接送站接回家时,已经完成作业,在此基础上,允许每天玩20分钟电子产品(很多时候会超时)。

新学期与妈妈商量好,所有作业回家后要妈妈再检查一遍,敷衍的作业要重新做,在学习上要多花一些时间,除了课本内容可能会加适当增加课外学习。

问:有没有特别的感受或思考?

答:ZZ用电子产品主要是玩游戏,从当今的生活方式或远期总会有手机自由的角度来讲,完全杜绝游戏不是一个好办法。

电子游戏也是与机器或者程序交互的一种方式,但怎么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游戏,控制游戏时间,是父母应该多考虑的地方。实话说,我们做得并不好。

从个人感受来说,看手机超出2个小时(微信朋友圈、公众号、微博等),会有明显的浮躁与沮丧感。虽然这是很多人都有的体验,也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摆脱手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由于我这段时间在准备考试,有时会在晚餐后与ZZ相约到自习室(一间客房),分头学习和看书。在自习室除了看书和听课,不可以做别的事情。这种体验还不错,会使心情和睡眠质量都有所提升。

孩子自己约定游戏时间 会遵守得比较好

子房,男,10岁

受访者:子房妈

问:这个暑假,孩子每天用电子产品大概多少时间?

答:作业:5分钟/天。

游戏:40分钟/天(时长是他三年级下学期开学第一天自己定的),他每天玩游戏前,会自行设定40分钟计时,时间到会自动停止;如果想延长一点点,会主动向妈妈申请,妈妈一般都会同意,因为他从来不会延长很多。

动画:50分钟/天(也是自己设定的),喜欢用妈妈的电脑看。偶尔也会超时,提醒下,会停止。

其他(学数学、查找资料):不定,但不会特别长,粗略估计20分钟/天。

奇怪的是,他不怎么爱玩自己的iPad,喜欢玩妈妈的手机多过爸爸的手机,如果妈妈不在身边,很少玩手机。

问:孩子有自己的社交账户或游戏账户吗?使用情况如何?

答:子房没有自己的社交账号、游戏账号,上网使用爸爸妈妈的账号。他没有提出过申请自己的账号,我们也没有唤醒。

问:会不会随时想摸手机?此时怎么办?

答:每天都会使用手机,不会随时想摸。他想摸就让他摸,只要我们不时需要手机处理紧急重要事宜。

问:其他家庭成员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如何?

答:爸爸妈妈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以小时计算:工作、阅读、娱乐(游戏、电影)。跟爸爸说为了孩子,爸爸同意吃饭时间不玩手机,没吃完饭就玩手机禁止再吃。妈妈在吃饭时不玩手机,阅读偏好纸质书。

问:之前有没有电子产品使用的规矩?

答:一直有规定:游戏:周一到周五40分钟/天,周六周日50分钟/天,节假日50分钟/天(后来他自己改成40分钟);周一到周日娱乐:50分钟/天。如游戏、娱乐时间超时n分钟,第二天减少n分钟;如果忘记计时,第二天游戏时间取消。这两点也是他自己规定的。吃饭时,禁止触碰手机。

实际上,周一到周五不会玩那么长时间,大部分时间玩10多分钟/天,因为要做作业,没时间玩。

冲突也有,子房喜欢在小朋友面前玩手机,被其他家长误会我们不管束孩子。我们建议他回家再玩,但孩子提出我们没有做过不可以在公共场合玩手机的规定,他不想遵守,我们觉得别人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吧,这方面听孩子的,只要不影响他人。喜欢在公共场合打开声音,经过提醒,慢慢学会调节音量(他不是很喜欢戴耳机)。

问:总结下感受?

答:我也纠结过很久,要不要让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孩子二年级以前几乎不碰电子产品,给他游戏都不玩,他觉得没意思。后来同学开始玩一个叫吃鸡的游戏,他也开始玩。

负面影响就是他一生气就说要炸死你打死你,经过严厉批评,现在不说了。

正面影响是父子有共同话题:枪,同龄人社交在3个月内改善程度超出我8年的努力。他以前整天埋头苦干数学。

孩子2018年寒假玩游戏比较疯狂,也惹过我生很大的气。但三年级下学期开学第一天,我让他自己规定游戏、娱乐时间,他一直执行得很好。我想很重要的一点是时间是他自己定的,他愿意去执行。他自己想出设定闹钟的做法。开始时告诉他坚持30天,就奖励个他很希望拥有的玩具。买到第二个奖励玩具后,他已经忘记奖励的事了,现在提出奖励,他也觉得不需要了。我确实担心过,没有奖励会不会不守时,但实际没有那样。

建议的话,我会说:1.时间由孩子自己定。2.孩子找到比电子产品更好玩的事情:数学(我觉得这可能是他不沉迷游戏的根本原因)。他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琢磨数学,他觉得游戏可以不玩,但数学不能不做。3.多带孩子外出。

电子产品只是工具 怎么用看孩子的兴趣点

VIVI,女,14岁

受访者:VIVI妈

问:这个暑假,孩子电子产品使用情况如何?

答:每天晚上看电视两三个小时,另外用平板做作业约1小时,上网看帖子玩游戏聊QQ约1小时。电视节目是我们母女一起看,好玩放松的影视综艺都有。玩些小游戏,过段时间久换了。看什么帖子我也不了解,不过问。她很懒的,看帖贴的那些APP其实也是我下载的。

问:孩子有自己的社交账户或游戏账户吗?玩抖音吗?

答:有QQ账户和微信账户。QQ常用,微信不常用。无游戏账户。抖音我们全家都不大了解,没接触。

问:会不会随时想摸手机?

答:不会。

问:其他家庭成员的电子产品使用率?有无改善的可能?

答:大人因工作和休闲都要用到手机、电脑,很难改善。

问:之前有没有电子产品使用方面的规矩,暑假中会有哪些变化或者摩擦?

答:没有摩擦。一直没有特别约定。

问:有什么可借鉴的经验?

答:现在大人小孩都离不开电子产品。不妨接受它,运用它。

我一直对她使用电子产品没有做特别约定,不知道是不是没限制,她反倒不显得对电子产品特别饥渴和迷恋。事实上孩子也没多少时间玩,现在初中住校完全没机会接触电子产品,暑假玩一下也是一种放松吧。感觉很多同学是学习太累了,要玩游戏放松下,

她班上有同学暑假里一天补习8个小时。

其实对电子产品的使用,归根到底看孩子的兴趣在哪里。大人也一样,有人用手机看书看电影,有人用手机打游戏……电子产品只是工具,引导孩子的兴趣点和价值取向才是关键。

/记者手记/

父母的同理心很重要

采访几位妈妈后,感受最深的是,父母和孩子密切的情感链接,是孩子更愿意听父母意见的前提。

密切的情感链接,不仅是父母要多与孩子相处,了解孩子的状态,更是理解、同理心和信任。

ZZ妈理解儿子在课业之余应该有自己喜欢的放松方式,这个同理心和体谅,非常可贵。成人可以自由选择消遣方式,自由决定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但如果对孩子的电子产品使用无情封杀,本身就是双标。孩子固然因为自控力“在建中”需要家长监管,但自控力的培养也需要给予自控的练习,如果一股脑封杀,孩子接收到的只是粗暴管理的禁锢感。

VIVI妈更是“佛性”,从来没有限制过女儿的电子产品使用,但孩子反倒并不特别迷恋。当VIVI妈感慨孩子们课业实在太重,玩游戏就是放松一下,我也心有戚戚焉,谁不想沉闷的努力之中有点亮色啊,生活不能被学习淹没。

子房妈让儿子自己立规矩也值得学习。八九岁时,就在立规矩和遵守约定中不断收获自控力和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环,简直是电子产品带来的额外福利——我们的一生,都在学习面对诱惑,接受诱惑中的好,拒绝诱惑中的不好,而子房早早就习得了面对的方法。子房妈宁愿被别人认为“不管束孩子”也要遵守约定,是对契约精神最好的示范,也是对孩子的尊重。

电子产品使用监管,成为考验父母教育智慧的热点问题。父母首先要有对电子产品本身的理性看待,不盲目害怕,也不躲避,正像VIVI妈说的,电子产品终究是工具,一以贯之地引导工具使用者的兴趣点和价值观才是根本。

全媒体记者 段利华/文

编辑 符德明


编辑:梁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