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退档风波平息 似乎皆大欢喜
东莞时间网 2019-08-15 11:13:12

漫画/苏连娇

8月6日以来,发酵多日的北京大学“退档”风波,终于在11日尘埃落定——北大招生委员会决定按程序申请补录已退档的两位考生。

此前近一周时间以来,北大对两位河南“五百分”考生退档的处理决定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波澜。引述网友的话说,北大快被喷成了“筛子”。

事件回顾

“恐难以适应教学要求”

北大将分数较低考生退档

上周,一位河南考生以理科排名第八位、高考536分的成绩,在愿意服从专业调剂的情况下向河南招生办投档北大。但北大提档20分钟后,就以考生入学后完成不了学业会被退学为由,对该考生退档。

2019年,北大的“国家专项计划”在河南省一共投放了8个理工类录取指标。而这次“专项计划”中第一志愿填报北大的考生有8人,且他们的成绩都达到了“一本线”。按照规定,这8位考生恰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按理说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可是当看到具体的分数,北大方面却表示出某些担忧——8人中,第6名考生成绩为667分,第7名为542分,第8名为536分。最后两位考生的成绩比第6名足足低了100多分。北大招办于是以考生恐怕难以适应北大的教学要求为由,向河南省招办提出退档。

这一系列操作,遭到河南教育考试院强烈反对:“河南整体生源质量较高,考生基础扎实,请考虑为盼。”北大对此回复并不买账,再次以同样理由提出退档申请。三回合拉锯后,河南省教育考试院最终同意北大退档。

命运玩笑

失而复得的“入场券”

北京大学“退档”风波受到社会舆论关注。北京大学也对此非常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全面了解核实河南省“国家专项计划”招生录取的具体情况。

8月11日,北京大学发布了一份情况说明,宣布对之前在河南省的“国家专项计划”中被退档的两位河南考生按照程序申请补录。北大表示,对于此次招录工作,学校诚恳接受社会监督和批评,认真总结反思,汲取教训,立查立改,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录取工作制度和程序,继续落实好“国家专项计划”的各项要求,严格遵守招生录取工作程序,帮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当北大退档的消息传来时,正常的本科一批录取时间已经错过。这意味着,两位考生的唯一选择就是复读。幸运的是,就如同命运的玩笑,北大又发出了这两张被退档学生本来应得的“入场券”。    

遵守规则

除了录取,北大没有退路

北大该不该录取这两位考生,舆论中有两种态度迥异的声音。支持退档的人看来,北大的做法具有一定合理性,是对考生的长远发展负责,体现了“善意”的原则。

然而,更多人站在了北大的对立面,谴责北大做出的退档决定。“倘若清华看到钱伟长零分的数学成绩而拒绝录取他,可能就没有后来的‘中国力学之父’了吧。”知乎上,一条高赞回答这样写道。

不过,北大的态度的确有可以理解之处。本着“分数优先”的原则,第二志愿补录的学生都达到了671分,比被退档的两人高出了100多分。在许多人看来,这是另外一种公平。

然而,不管怎么说,只要高考成绩排名在录取指标之内,分数超过了批次控制线,高校没有权力把任何一位学子拒之门外。印证结果,除了补录被退档的两名贫困生,北大已经没有退路。

“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我们走向海角天涯,指点着三山五岳。”作为知名学府,北大应该做遵守规则的表率。

网友评论

李广勇:一流学府,必须具备一流担当!

徐鑫蕾:赢得分数线,失了人心,规矩无物,教育不公平伤害了寒窗学子。

Lake:规矩怎么样就按照怎么样办吧!法治不是人治。

张罡:子曰:有教无类。一所好的大学应当是能把一个普通人培养成为优秀的人,而不是只去培养一个本来就优秀的人,更不是玩命地将一个优秀的人拉回平庸!

SG:录取是录取了,入学后希望这两位学生能顶住各种可畏的人言。

全媒体记者 刘召 综合《光明日报》《南风窗》、澎湃新闻等官微整理

编辑:唐嘉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