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在“花花世界”里的张文心。
不用花盆不用土的“如意球”。
农民是一个古老的职业,千百年来,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地上默默耕耘。在传统的观念里,这个职业并不光鲜,甚至有些卑微。而在新时代,尤其是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不少农民已远非昔日之姿,他们用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让广阔的土地焕发了新的生机,也刷新了人们对农业的认识。
在东莞就有不少这样时髦的“绿领”,本报今起推出“寻找东莞新农人”系列人物报道,挖掘在返乡创业、科技兴农、农业电商和休闲农业等领域开拓的典型,通过他们的故事,探寻农业和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这几天,张文心频繁往返于广州和东莞之间,为参加即将在华南植物园举行的朱顶兰展做着准备。这个展览将融赏花、花艺、科普于一体,跟她“要种有科技含量和有内容的花儿”的理念不谋而合。
张文心的母亲周世明是东莞有名的圣茵花卉园艺有限公司的创办者,是改革开放后东莞的第一代企业家。作为一名80后,生长在殷实之家的张文心大学毕业后原本在北京做着一份不用太操心的白领工作,而今家里的公司需要她,她便回到东莞,一头扎进“花花世界”,把这个新时代的“绿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从北漂白领到家族企业的工作狂
上周六上午,在花圃里还没待上一个小时,张文心露在外面的两条小腿已被蚊子咬得红红肿肿。她已经习惯了这种被蚊子虐的遭遇,边挠边自嘲“又放血了”。
自打放弃在北京的白领工作回到东莞种花,张文心就很少再穿裙子,也很少化妆打扮了,很多时候都是一条黑色长裤加一双帆布鞋,皮肤也被晒得黝黑,像个标准的农民。
“真是委屈她了,没有哪个年轻人喜欢做农民的。”提起女儿,周世明语气中流露出愧疚。改革开放后,周世明放弃在医院做药剂师的工作,下海创办了圣茵花卉园艺有限公司。经过近20年的发展,如今圣茵花卉园艺有限公司已成为东莞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
张文心大学毕业后先是在北京一家公司做财务工作,后来又准备考公务员。随着父母年纪渐长,家里一大摊子事业越来越需要她,2013年,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她回到东莞,继承起家业,一头扎进了“花花世界”。
张文心的“绿领”之路从最基础的种花开始,她先后到企业的各个岗位轮岗,向前辈学习花卉种植和企业管理。以前给别人打工,张文心周末都可以休息一下,现在自己挑了大梁,她则过起了工作狂的日子。今年春节前夕,张文心带领团队去深圳参加一个花展,除夕夜一直忙到凌晨4时,连年夜饭都没能和家人一起吃,在工作中完成了跨年。
如今,她身边的好多朋友都做起了家庭主妇,到处游山玩水,优哉游哉,张文心却成了个工作狂。每当心里有落差时,她都会想到公司下面的人都在用眼睛盯着她,“必须更拼,才能扛着团队往前走”。“接班人这个身份让我身不由己,只能逼着自己去学习,从不懂到慢慢熟练。”她说。
在自家的企业工作,张文心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努力培养自己独当一面。在工作期间和对外的公开场合,她从来不喊周世明妈妈,而是喊周总,她说她“不想利用自己的‘二代’身份去获取额外的照顾”。
推动公司转型育出朱顶兰爆款“如意球”
不用花盆,不用土壤,不用浇水,放在办公室里,一个月就能开花——这款名叫“如意球”的朱顶兰如今在某电商网站上非常走红。科研人员提前将“如意球”开花所需的养分用蜡包裹在朱顶兰的根球上,这样,只要有了阳光的照耀,它就可以开花了。“如意球”的蜡包是鲜艳的红色,整株花配上一个刻着爱心的礼品盒,不仅颜值高,还蕴含了渴望爱与被爱的意味,作为伴手礼,相当有品位。
圣茵花卉园艺有限公司之前主要做市政园林和建筑工程的绿化,近年来开启了向日常花卉消费品培育的转型,这一转型的主导者之一就是张文心,“如意球”则是转型作品中的一个“爆款”。张文心说,相比于工程类的招投标工作,她更喜欢在产品上下功夫,“我们就是要种有科技含量和有内容的花儿”。
南城水濂山脚下的圣茵园有一片近百亩的花海,这片花海寄托着张文心现阶段的人生理想。花海中种类最多的花就是朱顶兰,它原产于巴西和秘鲁,花朵俏丽。这些年,随着我国花卉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朱顶兰的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原先国内的花卉公司种植朱顶兰都需要去国外采集种子,张文心则带领团队在自育方面下功夫。
目前,在圣茵园的种子基因库里,记录在案的朱顶兰自育杂交品种已经超过4500种,科研团队通过对基因库内品种的反复试验,每年都可以向市场投放10~20种新品,其中不乏一些稀有品类,除了成为爆款的如意球外,还有的朱顶红品类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人为地掌控开花的时间,实现一年四季随时都能开花。
在科研投入上,张文心从不吝啬。在自育的过程中,朱顶兰从播下种子到开花需要3年,筛选稳定的种子又需要3年,繁育还要3年,到最后推出市场还需要3年,也就是说,孕育一个新的品种需要12年,这是一条漫长的“烧钱”之路。农业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她说,她在涉足之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在前期研发上肯花心思,这是张文心从母亲那里继承来的。在母亲眼中,张文心与他们老一辈花农相比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懂得网络营销,更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去设计包装,做出一些有意思的产品,而不仅仅埋头种花。
如今,在微信和抖音上有不少他们圣茵园的朱顶兰的宣传视频,在东莞马拉松的颁奖典礼上、电视剧《袁崇焕》的新闻发布会上,圣茵出品的朱顶兰也成为官方的标配用花。情人节和教师节等节日前后,公司还会举办朱顶兰的营销活动。张文心说,她希望为朱顶兰打上睹物思人的标签,让其更有内涵和趣味。
探索“花经济”新玩法与国家精准扶贫相结合
去年,张文心被共青团中央、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今年,她又被评为“广东省最美乡村女能手”,这些荣誉赞扬的不仅仅是她在种花方面的努力,还有她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的探索。
每到周末,不时会有一拨小朋友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走进圣茵园,他们来这里,可以观赏姹紫嫣红的朱顶兰,听到有关各种花卉的专业讲解,可以自己到基因库内配种种植,还可以采摘蔬菜,在各种动物玩偶前拍照留念,实现吃喝玩乐一体式体验。
这就是张文心初步勾勒出的休闲农业梦,依托公司的主营业务,将花卉欣赏和旅游、科普相融合,提高“花经济”的附加值。
张文心在“花经济”上的另一个探索是按照“企业研发和销售+农户种植”的模式生产特色花卉。这一项原先是雇农民种植,现在则承包给农户种植,回收后利用企业的资源和渠道优势进行统一的市场销售。
如今,这一模式已在横沥镇田饶步农业生态园的明欣秋葵项目上进行了试验,十多户农民通过承包种植,一年的收入比以前最少翻了一番。
未来,张文心计划把这一模式带出东莞,与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相结合,优先让贫困农户得到承包权,尽一己之力,努力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记者 葛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