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吃汤圆、看花灯是众所周知的元宵节风俗。其实,东莞的元宵节风俗还有很多,而且活动多、气氛热闹。那么,元宵节还有哪些风俗呢?记者采访了东莞的本土民俗专家张铁文,让他来“话你知”。
准备上灯 资料图
添丁人家行 “开灯礼”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东莞各个镇街都会有猜灯谜的习俗。在每个灯笼下面系上一条飘带,上面写着谜面,一群人围坐底下猜谜语,场面十分热闹,节日的喜庆气氛便扑面而来。
据张铁文介绍,在东莞,凡是往年出生,满月的男丁,大多会在农历新年到元宵节期间行“开灯”礼,寓意增添人口,开枝散叶,家族兴旺。而“结灯”仪式一般在正月十五或十六进行,通常是在元宵饭过后。“开灯”人家起床后先去祠堂拜祭,然后把挂在祠堂的花灯灯瓣上印有公仔的一面撕下,回家贴到衣柜上面,然后再把家中的“灯”烧掉就算是完结。把灯纸贴在衣柜上面寓意顺风顺水,孩子长命百岁。
响丸
互赠香丸(响丸)“结缘”
在东莞,元宵节的饮食也是别有一番讲究。东莞在元宵节有“结缘”的风俗,因此,香丸(响丸)成了元宵的必备。张铁文说:“吃香丸目的就是结缘,什么是结缘呢?就是如果从前自己有意或无意开罪了你,你吃了我的香丸后,就统统一笔勾销。”
据了解,香丸是用“晚造旱地糯米”浸七天后形成的冬至粉制作的,过去的元宵,大家把冬至粉炒得“噼里啪啦”响而称为“响丸”,也称为香丸。
此外,汤圆也是东莞人家元宵节饭桌上的主角,有些镇会称作“糖丸”。张铁文介绍,东莞有一种独特的汤圆吃法,叫咸丸。在家自制一锅咸汤圆不难,用糯米粉作原料,做成一粒粒小小的没馅的小汤圆,然后把大白菜、咸腊肠、鱿鱼、五花肉等做汤的材料煮熟,把汤圆倒进汤中,滚至汤圆浮起来,调好味即可上锅。这种有东莞特色的咸丸,在别的地方不容易吃到哦。
部分老习俗已失传,舞象你造吗?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根据东莞县志记载,上元节有夜游、观灯、宴会、演剧等习俗。另外,很多地方都会举行舞狮、舞龙、舞凤、荡秋千、放烟花等节庆活动。
可舞象你听说过吗?大象怎么舞呢?
张铁文告诉记者,根据书里的记载,它应该是用纸制一只象,大家担起来游行,寓意太平。
除此之外,元宵节当天,东莞人还会把祭祀完的甜鱼龙,也就是年糕,或蒸或煎来吃,寓意来年甜甜美美、步步高升。这些风俗依然流传至今,但一些老习俗已经失传,其中就包括了高埗冼沙的元宵大糠团。
张铁文说, “大糠团”有点像放大版的本土美食“糖不甩”,它的主原料是糯米粉。制作过程也并不复杂,首先用开水和糯米粉和开,然后搓粉,捏团,把粉团揉得松松软软,不粘手。粉团搓好后,放进开水里煮,直至浮起,随后将其捞起。煮熟的粉团要放到冷水浸泡,这样口感才会好。之后煮一窝糖,当糖在大锅里融化成糖浆,将粉团放入锅内进行充分熬煮即可。另外,在吃的时候一定要蘸上豆粉,整个团子看去像粘满糠似的,故名“大糠团”。
/ 问卷调查 /
超6成年轻人认为元宵节是重要节日
今年元宵,你打算怎么度过?在元宵节到来之际,记者围绕“元宵节习俗”对30岁以下的年轻人展开了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答卷30份。
结果显示,作为传统节日的元宵节,有63%的受访者把这一节日看作为重要节日,有5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基本都会过元宵节”。另外,有4成的受访者认为“和家人包汤圆”是最有年味的事情,6成人表示在家中度过元宵节很有必要。
6成人认为应在家过元宵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不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年轻人并不了解节日的起源与含义,有5成人对元宵节的起源与含义只是略知一二。据传,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不过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有63%的人会把元宵节看作重要的节日,并有60%的人认为元宵节应当在家里度过。家住南城的小杨表示,“正月十五基本都在外工作了,没有家人陪伴在身边,相对而言,感觉节日的氛围就没有这么浓厚了。”调查结果也发现,有愈6成的人认为元宵节的节日氛围为“一般”,而缺乏氛围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假期”,占比达8成。
有趣的是,现代人虽没假期,但古人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据了解,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6成人在元宵节要吃汤圆
赏花灯、看舞狮、品美食……俗话说,“十五未过,还是年”,你认为元宵节什么东西最有年味呢?调查发现,“和家人包汤圆”是受访者们认为最有年味的事,占比达4成。另外,有愈6成人表示在元宵节会选择吃汤圆度过节日,4成人选择“看晚会”过节。
在东坑镇工作的小邓说:“小时候,在家里就经常会与家人一起包汤圆,味道甜甜的,让人感到很温馨。”尽管出外工作后,无法陪伴在家人身边,但吃汤圆这一习俗,在他看来,是过节必不可少的。
而哪些人群对元宵节最感兴趣呢?结果显示,有43.33% 的受访者选择了“初中及以下的学生”这一选项,“已工作的成年人”“老人”选项位列其次,分别占比23.33%。家住南城的陈爸爸就介绍,“自己的孩子今年11岁,看到花灯、舞狮可高兴了。”而家中的长辈,他则表示,老人家们都比较喜欢过传统节日,平常过节时还会交代我们要吃哪些节日食物。(记者 覃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