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各种名目的贷款满天飞,
其中有一种专门针对培训者的——“培训贷”。
连日来,新民晚报记者收到了多位深陷
“培训贷”消费者的求助。
初入职场的张小姐本想学好英语,提升自己,谁料却遭遇了“惨痛教训”——购买了2万多元的TutorABC在线英语教学课程,没想到却陷入连环套路,先是莫名被贷款,当她要解除合约时,不但要赔付高昂的违约费,还要背上2万多元的培训贷款。
莫名被贷款
去年5月,张小姐购买了TutorABC在线英语教学课程。该课程总金额24300元,共计210节课时,为期两年。当时,销售顾问表示在5月底之前报名,会额外返还20%的学费,上满6个月后,还会给予4800元的奖学金。
聊天截图 受访者提供
此外,顾问也表示可以一次性付清学费,也可选择分期付款,并强调分期付款压力小,无利息,推荐她分期付。
“顾问算下来,每堂课才60多元,我每个月分期付937元,分24个月还。”
在顾问层层“攻势”下,张小姐便报名了。
她上了5个月的课程后,发现线上教学效率差,加之工作原因,便申请退学。让人诧异的是,这时顾问突然告知,她已办理了“银行”贷款业务,若终止合约,不继续按月付款,其征信会受影响。
“什么时候办理银行贷款了?”
张小姐说,顾问一直不愿意正面解释,后来才说她办理了海尔消费金融公司贷款。
退费合同属霸王条款
培训机构方给其说法是,
她已经过了取消合约时效期,并且合约上注明不能取消合约。
若要取消合同,算上她该缴交的课时费用,加之各种手续活动费,共计约17000元违约费。
聊天截图 受访者提供
为此,张小姐就合同里关于退费及解约条款咨询了律师,律师认为
培训机构以免除或限制其损失赔偿的格式条款,涉嫌加重消费者的责任和义务,属于霸王条款。
当她就律师说法和机构反馈后,机构又改口降低违约费了。
“一开始说课时费按合同里300元/节计算,后来改口说按173元/节课算,还说这算是特殊专案退费。”
张小姐无法接受。
张小姐回忆,当初在报名签线上合同时,所有操作都是在TutorABC顾问指引及催促下进行的,顾问从头至尾都没提过“贷款”。她也不曾记得和海尔消费金融签过贷款合同。在向机构提出退学后,张小姐每月便不再还款。梦魇由此开始。
聊天截图 受访者提供
“海尔金融不断以电话和短信方式骚扰我和家人,并威胁如不按时还款,会有不好后果。”
不少消费者被套牢
为此,记者致电TutorABC机构了解情况。一客服人员表示,
推销顾问会明确告知学员分期付款就是分期贷款,但他也说“不排除有些顾问可能说得不够清楚”。
不久,TutorABC贵宾服务部负责人曹先生联系记者。他表示,张小姐申请分期贷款,一定是经其本人同意的,
“她与我们前线上合同时,页面会跳转到海尔消费金融,需其同意才会批贷。”
陆续有维权者在网上投诉TutorABC
至于课时费“忽高忽低”,他解释因为张小姐退课意愿强烈,所以机构愿意适当“让步”。
当记者要其提供张小姐的海尔消费金融合约时,他一开始应允,随后又改口称不便提供。
记者发现,在TutorABC退款维权群里,不少消费者与张小姐有同样的遭遇。
受访者提供
莫名被贷款、无法解除合约、赔付高昂违约费等等。维权者表示,顾问在向他们推销时,会刻意模糊一些关键信息,或者很多都是“口头承诺”,事后他们才发现自己被“套路”了,且维权极为困难。
近年来,由“培训贷”引发的负面事件频发。
业内人士提醒
依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当一方以欺诈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对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
同时,消费者在报名加入各类培训机构前,一定要提高警惕,看清机构资质和合同条款,当心掉进“培训贷”大坑。
新民晚报记者 季晟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