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语珩和妈妈 受访者供图
12岁的六年级学生李语珩在首届广东文学新苗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广东文学新苗”。年仅12岁的她,诗歌作品已达400多首。在诗歌世界里,李语珩是梦想“小骑士”,妈妈的引导与支持是助她圆梦的最佳动力。
四岁开始“写诗”
妈妈是铁杆粉丝
2018年12月,莞城步步高小学六年级学生李语珩在首届“广东文学新苗”评选中,被评为“广东文学新苗”,是东莞唯一获此称号的小学生。凭借一首《童话森林》小诗,进入了2018年广东小学生诗歌节现场总决赛。
四岁开始作“诗”的李语珩,从小对文字特别敏感,在妈妈和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小学阶段更是常年作诗,成了校园里的原创小诗人。从女儿第一次出口作诗起,从发现女儿对文字敏感的特性起,这位妈妈,成了孩子最忠实的粉丝。
回忆起8年前女儿第一次作“诗”的情景,李语珩的妈妈苏婉媚至今记忆犹新。“山里有一座桥/桥下有一些水/水里有一些石头/还有一根水管”,这是刚满四岁的李语珩在公园的一道小桥上随口说的几句话。虽然苏婉媚也不确定那是不是诗,但还是难掩激动之情表扬起孩子:“宝贝真棒!你会作诗啊!”
有的孩子对文字敏感,有的孩子对图片的某些细节敏感,李语珩属于前者。苏婉媚注意到,自己讲故事时,女儿会特别留意她讲到文字部分的哪个位置,玩词语接龙、句子接龙游戏的时候,也会冒出“海上漂着个金色的麦克风”等想象力十足的语言。苏婉媚从没教过女儿认字,讲故事也没有指读的习惯,但李语珩在听完《昆虫记》的故事后,在幼儿园毕业前,就能自主阅读整套《昆虫记》和《玛蒂娜》的纯文字版。
至今创作400多首诗
从四岁到六年级,李语珩创作的诗大概有400多首,是位常年作诗的小诗人。在她看来,作诗其实是既不怎么费时费力,又轻松有趣的事情,跟玩一样。李语珩创作诗的状态很好玩,经常是突然大叫:“妈妈,我想到一首诗了!”妈妈饶有兴致听完后,会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李语珩常随时随地“蹦”出一首诗来:洗澡时,在充满雾气的玻璃上写着诗句;课间休息,在一张废纸上写首诗;在诗歌创作比赛现场,两个小时的比赛时间,她只花不到20分钟就“蹦”出了一首诗……
2013年,苏婉媚看到“2013届小学生诗歌节”比赛征文活动,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女儿的三首诗投稿了。没想到,连字都不怎么会写的6岁孩子,凭着妈妈记录的童言童语,进入了广东省小学生诗歌节的现场总决赛。有意思的是,在女儿的带动下,妈妈也尝试作诗,2016年还把自己和女儿分别创作的环保诗歌作品一起投稿参赛,结果女儿的诗入选,妈妈的诗却没入选。
妈妈是最美守护者
虽然创作并不能通过公认的标准去客观衡量,更不能成为女儿在求学路上的加分项目,有时看到女儿的学习成绩也会担心,但苏婉媚肯定道:“我愿意陪她永远写下去。”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语珩的写作从诗歌扩展到童话、小说,成为一个写作多面手。各种创作细节以及书里的内容,都是母女俩聊天的话题。苏婉媚特别珍视孩子在诗歌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共情”能力和想象力,无论是女儿写的“孤月一个坐在云上,希望我送它两颗星辰”,还是写学校桃花心木和紫荆树的诗,那些打开感官去感受和想象的字眼,常常让这位妈妈会心微笑。在诗歌世界里,李语珩是梦想“小骑士”,妈妈是最美守护者。(记者 肖郅朋)
李语珩作品欣赏
童话森林
月亮
把一束束月光
洒在了林中
森林
变得静寂
叶子
也不说话了
雪鸮
在黑暗中瞪着
大眼睛
它们在等待
那位作家的到来
它们等待
作家领走它们
它们等待
能进入作家的书中
广玉兰花的树精
山姥的孙女小夜
母鹿和她的玫瑰丛
还有好多角色
从这走进了书中
一阵风吹过
上面乘着作家和青蛙
又一位主人公诞生了……